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青年记者》2021,(18):8-8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是新闻资源集中的地方,是鲜活素材的源泉。社区传播不仅满足了社区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激增的信息需求,开辟了新闻报道的蓝海;而且肩负起社区建设和提升社区居民归属感的使命,成为探索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社区传播的实践应当深入开掘信息传播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顶层设计、联动机制、社区媒介建设等多方面构建居民日常生活的"传播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
如何重建乡村社会的归属感,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传播基础结构论为研究范式,选择了具有较高的归属感和社区活力的傣族村寨曼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探索传播基础结构在乡村社区归属感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传统民族村寨中,微观层次的人际传播和中观层次的组织传播,在曼朗村寨社区归属感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网络社群参与对个体社区归属感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网络社群参与的信息获取和社会交往动机都可以正向显著预测个体社区归属感,娱乐消遣动机则无法显著预测个体社区归属感。同时,网络社群参与的卷入程度和自我揭露程度都可以正向显著预测个体社区归属感,但满意程度无法显著预测。总体而言,网络社群参与有助于个体的线下社区归属感,这体现了网络社群的"连接"和"黏贴"原子化个体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调查数据,探讨了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人们在网上的社会网络规模以及网络社区归属感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一、人们通过网络联系的人呈现出"差异格局",同龄人和朋友居于差序格局的中心;二、人们通过网络主要维系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三、大多数网络社区参与行为停留在"浅层参与"层面,网络社区归属感不强;四、网上的网络社会规模与网络社区归属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网络社区归属感是可以逐渐培养的,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人们接触网络的时间更多,网络社区的归属感或许会有上升的趋势.但这还有待时间检验.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者归属感的概念,分析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提出增强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归属感是影响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变量,对增加学习者虚拟学习中的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及情感投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的结构进行重新构建,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量表》。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是由个人能力认同感、学业成就感、同伴关系融洽感、学习期待感、虚拟学习社区投入感等五个因子构成的多维度结构,以此为基础编制的《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19):48-53
基于地理区域的同城的互联网自组织,成为城市中新的微"共同体"。不同于一般的互联网的兴趣团体,互联网自组织的参与和关系既具有"脱域"的互联网平台特点,又具有"在场"基于地理区域的优势,体现出脱域的"再嵌入"特点,因此能够促进组织成员的社区互动,进而也帮助构建城市社区归属感,但这种促进作用也会受到受现实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8.
社区传播与社区文化建设关系密切。社区传播具有有效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的功能,可以成为社区内外沟通的桥梁,能够培养居民民主参与的意识。针对社区传播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要有效整合新媒体功能与社区原有功能,更好地以社区传播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徐金  陈雨 《传媒》2016,(13):18-20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部分大中城市掀起了社区建设的热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效显著,出现了"上海模式""沈阳模式""青岛模式"等几种富有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社区建设取得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在社区发展中"越位"与"缺位",二是社区自治组织不健全,三是社区规范、社区网络、社区归属感、社区志愿者服务等严重缺失.因此,有学者提出探索一条借鉴国际最新社区发展经验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理性选择的新型社区发展之路——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Asset—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以下简称ABCD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杨自强 《中国记者》2012,(10):108-109
社区报是新闻纸更是实用纸 社区是个舶来概念,中国近代以前并无"社区"这一说法,当然更无"社区报".在西方的文化理念中,"Community"意指社区、部落、团体、相对独立小社会等,最早把"社区"这一概念正式引入社会学的美国城市社会学奠基人罗伯特·帕克,把社区定义为"以地区为范围,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可见,社区的本质是地理上的相近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上的归属感,其核心就是地域性和心理认同,地域性是它的物质特征,心理认同是其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1.
纸媒暴力时代一去不复返,报业竞争更加激烈,作为新生态的社区报如何生存并发展,是沿袭传统媒体包罗万象多层面全覆盖的"降落伞新闻"办报理念,还是针对性极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冰箱新闻"为主,强调社区和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章对此做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鹏飞 《传媒》2018,(4):89-90
当前绝大多数社区传播更多依赖新兴媒体,而忽视传统媒体的效用发挥.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传播应该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长时间并存的场景下,强调两者的配合.本文以营销界中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支撑,结合社区传播理论和当前媒介融合发展状况,提出要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社区"整合传播"的观点,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社区"整合传播"模型,以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联动.根据受众群体不同特征采用不同传播模式或偏向于传统媒体的"重"传播模式,或偏向于新兴媒体的"轻"传播模式,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玮 《东南传播》2018,(3):74-77
城市社区传播研究在我国的兴起,是转型期的社会发展、社区治理的政策倡导、社区居民的沟通诉求以及传统媒体的求存探索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总体来看,我国城市社区传播研究呈现出结构功能取向、大众传播聚焦、测评体系缺失三个特征。为了能更贴合城市社区传播实践、更好促进城市社区"可沟通"价值诉求的达成,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城市社区传播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城市社区共同体意识生成机制的揭示、移动互联语境下城市社区媒介转型实践的探索、城市社区传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城市社区居民的类型特征提取与媒介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4.
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人际关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青年是社区的主体,青年社区归属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社区的发展.为了探索互联网和青年社区归属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芙蓉社区为例,对社区中20~44岁的青年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对其互联网使用情况、利用互联网进行人际交往情况、社区归属感状况进行调研,基于青年居民的视角来分析和探讨互联网给青年居民社区归属感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5.
社区新闻的出现,标志着新闻传播区域进一步细化,从国际、国内、本埠直接"挺进"到社会组织的"腹地",比近10年来沿用的"市井新闻"更加微观,也更为贴近传播主体和受众。打一个比方,社区新闻的传播就像一台"微创手术",通过社区这个"小切口",让受众探视到社会万象。  相似文献   

16.
谢静 《青年记者》2013,(28):12-14
公共空间是社区传播最为基础的媒介,它是否具有可沟通性,直接影响到社区传播状况。拓宽社区传播研究视野,关注社区公共空间的交往特征与规则,为社区规划和社区建设提供传播学的视角,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行走在社区公共空间,是居民与社区最为亲密的接触;如果这里的人、事、物能够使其驻足流连,他/她与社区的关系将更为密切。可以说,公共空间是社区传播最为基础的媒介,它是否具有可沟通性,直接影响到社区传播状况;而社区公共空间的交往活跃程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增进社区群众之间的感情,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社区建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为城市现代化提供文化依托。  相似文献   

18.
袁晓航 《传媒》2014,(8):38-40
正原始人的群居,就是社区的雏形,聚居在一起,互通有无,传播信息,这正如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所说:"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就不会有传播。"新媒体攻城略地,大报集团压力倍增,"股神"巴菲特却在此时斥巨资买下了《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等美国东南部的63家社区报,这让人们眼前一亮,社区报因此被认为是传统媒体最后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不同民族在经济、文化、情感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融合.西安市回坊X社区作为典型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已建立起包含传统媒体、新媒体及空间媒体的多层次传播体系,形成了"结合空间促进传播深发展""兼具点面推动传播全覆盖""探索路径拓展传播新方式"的传播策略,在促进社区治理与...  相似文献   

20.
韩佳璇 《东南传播》2014,(5):124-126
随着新媒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品牌社区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品牌社区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知名网络淘品牌"七格格"的成长实践,分析了品牌社区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总结了品牌社区内的传播类型和特点,在核心消费者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淘品牌的品牌社区传播模型——以核心消费者为中心的多个子社区松散关联而成的虚拟社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