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当前社会是网络技术的天下,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信息传播的束缚,将新闻信息的表达由文字数据转化为视频影像,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以及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出现,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新闻采集和传递越来越国际化。新媒体开放性强、流动性强的特点使得新闻资讯传播者和受众者的地位发生了转换,这给媒体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详细分析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力求为媒体行业的良好发展增添助益。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3,(3):71-74
<正>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其广泛应用和快速渗透给新闻传播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新媒体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是新媒体研究的重要课题。最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和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共同主办了"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第三届新媒体学术年会"。本次年会邀请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媒体环境有了极大的转变,传统的电视媒体遭到了现代新媒体的影响而出现发展受限的情况,自2014年起我国的各种主流媒体纷纷与新兴媒体相合作,将各种新兴媒体的创新理念以及技术优势融入主流媒体的发展中,不断将互联网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积极丰富宣传形式,使我国的主流媒体与现代的新媒体相结合,自此形成了我国目前的融媒体环境。新闻采编是各级电视新闻媒体进行内容生产的核心工作人员,无论是对于主流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来说,新闻采编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新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首先了解新媒体技术在传播方面的具体使用方法,阐述什么才是媒体改革下的新理念。然后了解媒体改革的实施方法,指出改革对于新闻行业的影响及启示,最后预测两者未来的前进方向,让大家更加了解媒体传播与改革的方向,并且对于新闻这个行业有更加专业的认识及考量。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自身的开放性与互动性特征,可以将群众的观点最大程度地表达出来,赋予了新媒体更强的社会属性。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体对新闻传播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方式、新闻传播主体、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加剧突发性新闻的不确定性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突发新闻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而分析了新媒体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的作用,最后针对新媒体社会责任的表现、缺失原因以及增强新媒体社会责任感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传媒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新媒体环境的诞生,媒体数量的增加等都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随着当前80后以及90后成为媒体的的主要受众,更是对传统媒体提出更为多样化的要求。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我国媒体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将结合全媒体时代的特征,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影响以及路径,着力推进我国传媒行业发展质量,发挥其在社会中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传播正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新闻传播,主要表现在新闻内容、新闻传播对象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将传统新闻与自媒体进行一定的融合,有利于新闻传播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本文探讨了自媒体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对传统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主要特征包括倡导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提倡新闻自由和责任;公共服务以及媒体的自律和他律等方面。在新媒体传播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冲击和挑战,本文以微博为例,探讨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以及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播媒体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新媒体与旧媒体之间互相融合发展,大大降低了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新媒体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前提下发展进步的,充分融合了图片、声音以及文字等信息资源,全方位地进行传播。本文对广播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指出新媒体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大量新型媒体出现,为媒体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媒体的发展,并不代表传统媒体的衰败。全媒体背景下,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新闻与新媒体新闻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也有共性。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为新媒体发展提供了空间。当前社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本文就当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进行探究,旨在为媒体从业人员提供理论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1.
自新媒体平台诞生之日起,媒体从业者就在寻找可以优化传播效果与增加传播价值的途径.由于受众地位的提升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使得受众的猎奇心理逐渐被传播者所重视,相应的,在以社会新闻为代表的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猎奇新闻的身影.本文分析了当下媒介环境中社交媒体平台社会新闻的发展现状、编辑特点,以及新闻猎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对新闻的报道速度和传播方式开始带来了变革性的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新媒体对报道速度的冲击 当前信息社会的特点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高度普及和以多频道有线电视、卫星广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多功能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不断涌现。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兴起、个人计算机的日益增多和报纸电子化的出现,正在突破传统的时效概念和现有的新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得益于媒介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媒介环境发生变化,新闻现场不是狭义地单指新闻五要素中的"where",而是作为一种空间,不仅包括新闻现场空间的实践活动,还包含现场空间的社会关系。传播权力的释放、话语权的增强和媒介技术的进步使新闻现场发生新的变化。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使得虚假信息泛滥,曲解新闻现场空间,新闻现场成为新媒体环境中最为稀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现今社会,新闻传播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媒体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闻传播行业需求,新媒体技术便应时而生,其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新媒体技术重在一个"新"字,本文详细介绍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应用以及新媒体技术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的利和弊,分析其之于当今社会媒体人群的现实体验,同时还对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未来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5.
童莉 《青年记者》2016,(35):30-31
匡文波教授在《到底什么是新媒体》一文中指出,包括微博、博客、各类网站在内的网络媒体、未来的互动式数字电视以及手机媒体等都属于新媒体.①匡教授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②匡教授将新媒体的特征归纳为:互动性、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以及自主性等.③毋庸置疑,微博等社交媒体是完全意义上的新媒体,但事实上,它离真正的媒体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6.
孙慧 《今传媒》2016,(6):83-8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相关问题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热门话题。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和作用更是业界持续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对于新媒体是否将取代传统媒体,很多学者认为短时间内传统媒体不会完全被取代,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叠加发展,是新旧媒体相互影响和转变的过程,而非谁取代谁。本文在梳理了新媒体特征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试图说明传统电视媒体在受到冲击的同时应积极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利用新媒体优势和特征谋求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诸多属性中最刚性的属性,也是记者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今天,媒体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媒体之间竞争独家报道、竞争信息量、竞争社会影响,一些媒体为了扩大影响力,偏离新闻规律和基本原则,急功近利,以虚假新闻、猜测新闻、片面新闻等吸引读者眼球。虚假不实报道屡有出现,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严重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电视要满足受众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获取经济效益,还要满足受众的公共需求,它是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综合体现。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的发展转型亟待谋篇布局。本文简单阐释了电视产业的特征,以及电视产业在经营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分析了阻碍电视产业发展的部分因素,对电视在未来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进步方向进行分析和判断,从体制层面、内容层面、经营层面,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以国内知名文化企业读者出版集团,大力涉猎新媒体行业,实现了从单一的传统出版企业向综合的现代出版传媒企业的跨越,基本上形成了多元化的阅读局势为例,阐述了新媒体在现代新闻行业,尤其是出版行业的大力的运用和推广。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如数字杂志、手机短信、动漫,触摸媒体等。新兴媒体的产生是时代的进步,是媒体适应当前经济、科技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大量出现的现实条件下,媒体融合不断加深,各种新闻部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新闻编辑都在进行功能的转变,将自身的结构进行重构,以实现新闻业的发展。文章在媒体融合的视角下,分析媒体融合的状况,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实现的新闻编辑的转型状况,对于新闻编辑功能的转变提出独特的意见,促进新闻业的转型,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