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智慧财产",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不断延伸和传承的基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经岁月的洗礼后仍沿袭至今,成为海南珍贵的"文化宝贝"和重要的"文化标识"。因此,本文拟从海南非遗的特点出发,对海南非遗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在旅游发展影响下具有繁荣或者凋零的双重可能性。根据旅游开发和保护程度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为"持续绽放"型、"含苞待放"型、"短暂绽放"型和"接近凋零"型4种类型。高保护、高开发的"持续绽放"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能创造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双重繁荣。针对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采取不同程度的旅游保护和开发组合方案,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再繁荣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武陵山片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的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保护性旅游开发在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这种独特民俗文化的历史文化源流、仪式、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和保护现状,并对其原生态的保护传承及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中如何寻求利益平衡点而和谐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探索新的保护方式、加强文化传播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等建议,以期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非遗保护新模式。希望以此为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旅游开发能否起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颇具争议的论点.乌镇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蕴含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通过旅游开发的模式,为保护、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努力.但在经济效益主导下,也产生了“空心化开发”、缺乏特色文化、文化氛围遭损、商业化严重等弊端.为此,应当通过合理引导原住居民、开发品牌文化、限制客流、合理降价等手段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民族艺术档案是地区性民族记忆的组成部分,其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本文分析原生态民族艺术档案文化传承艰难的现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传承人队伍建设"旅游开发"档案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等彝族艺术档案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6.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既是档案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要.本文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的目标、原则、途径等基本问题,提出了确立档案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基础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大禹祭祀在浙江省绍兴地区历史悠久,但因为政治、社会的原因,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衰退、消失。现在,大禹祭祀在地方经济文化的建设中,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得到再生和发展;而这种再生和发展无疑伴随着"传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造过程。围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祭典"的"传统"、"民俗"的创造,孕育了国家整合、地方开发、宗族变化之间的互酬互惠的关系;同时,也经历了由民间文化、地方文化到表象民族、国家的中华文化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战略是国家促进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这一战略开发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则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档案的内涵,找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契合点,增强旅游的文化属性。本文在阐述建设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总结了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服务的影响因素与存在的问题,并从自身建设、技术赋能、人才保障、跨界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静 《大观周刊》2010,(46):153-153,111
黔东南是我国地处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较多的地区,是西南历史上当地人民艺术文化的结晶。经过我们对当前黔东南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方式分析,得出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还处于低层次旅游开发阶段,于此相对的是深度旅游开发,这将是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黔东南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国际化的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10.
陈珊  罗靖  章牧 《文化遗产》2010,(4):144-150,161-162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与旅游业的结合与开发上存在着较大障碍,现有的手工技艺类旅游产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开发层次低、缺乏创新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对它的保护必须建立在对其历史文化内核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挖掘其文化精髓,最大限度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本着这一原则,笔者对广东省石湾陶塑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以综合性的主题公园为开发平台,社区内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式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运作思路,为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找到其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2010,(2):1-5,157
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正处于关键时期,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如何,最终关系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主体的确立,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探讨了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断发生改变,我们要绝对地保持其"原汁原味"、"原生态"几乎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比较合理的办法就是将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现代化转型,通过发展相关文化产业、搞好保护性旅游开发、培植和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加大保护的扶持力度等措施,实现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具有"人本性""、文化个性"、"地域性"等特性,因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也会随之产生"人本性""、文化个性""、地域性"等原则。本文立足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结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原则,对如何更有效的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科学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于促进发展先进民族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希腊政府公务员和遗产从业者的情况来看,国家政策与非遗市场化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一是希腊的遗产实践者如何重新创造一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的市场,并以此作为一种增加收入和提高地位的生存战略;二是这样的遗产实践体现出的个人行动和国家战略之间的复杂关系。希腊文化体育部(MoC)为希腊制定了国家文化战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可以提供"一种让希腊摆脱危机的方法"。这项战略由现代文化遗产局(DMCH)付诸实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义推广传统技术及其产品,目标是通过展示"希腊人的辛勤工作"来提高当地工业的销售额、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改善希腊的国家形象,从而扭转外界对希腊人的负面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6.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被过度商品化、庸俗化,这似乎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然而,印尼巴厘人在利用传统歌舞、宗教仪式、手工技艺等"非遗"旅游资源过程中,却能够很好地平衡"神圣与世俗"、"本真与流变"、"局内与局外"、"传统与现代"等诸多二元关系,他们以"文化旅游"为中介,建构"社区参与"和"原生态利用"机制,妥善处理上述二元关系,从而有效地保护、利用、传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巴厘现象"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既是履行自身文化职责,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现状问题、路径模式、发展策略、协作机制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新媒体视域下海南高校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路径,提出了海南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策略,以期推动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楚桥  张燕 《今传媒》2016,(2):146-1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各种文化形式发展的基础,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得以珍视、保护、传承.复州皮影戏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复州皮影戏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复州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永斌 《兰台世界》2008,(10):22-23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既是档案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要。本文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的目标、原则、途径等基本问题,提出了确立档案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基础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2):37-42
将影视手段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呈现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复制式、记录式和植入式三类,其中复制式与纪录片(记录式)非常相似,但实际上它们在目的、创作手段、实施主体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别,如何把控真实性的边界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