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受美国"图书漂流网"的影响,国内图书馆社区形式的漂流网站"图书漂流"、"摆摆书架"、"漂流米"等相继出现。网络对书籍漂流有巨大的影响,但由于网络图书漂流在国内认知度低,这类网站发展速度缓慢,通过微博、主动信息推送等服务可以有效推广以图书漂流为主要形式的网络图书馆社区网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社区建设,地方都市报也纷纷随之增设"社区新闻"版面,将新闻的触角伸向大街小巷和平民百姓。在新闻报道中展现社区面貌,为社区居民服务,从而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和可读性。2009年,《秦皇岛晚报》成立"社区新闻部",将海港区10个街道办事处,近80个社区的新闻采写任务分派给10位记者。每位记者负责联系"自己的"街道,  相似文献   

3.
菲利普·迈耶教授关于报纸将于2043年寿终正寝的警醒式预言在学界和业界迅速蔓延,引发恐慌一片.但同时,他的同事、北卡罗莱纳大学社区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杰克.罗特莱尔却针锋相对发表另一篇文章"暂缓发布讣告",指出一种煽情的提法可以带动书籍的畅销,但并非报业全景的真实反映."报纸即将消亡"的说法最多仅限于大城市报纸,针对特定受众的社区报不仅活着,而且还活得很好,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4.
每年暑假,台湾都举行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那就是由各大图书馆牵头进行的全台"好书交换日"活动.在好书交换活动中,读者可以将家中闲置的书籍捐献到附近的图书馆,然后凭捐献证在"好书交换日"当天到现场任意挑选相同数量的自己喜爱的书籍.除了每年7月固定举行的书籍交换活动外,目前在台湾已经有126家图书馆陆续设立了"好书交换专区",将书籍交换活动朝向常态活动发展,开办天天或定期捐书、换书活动,让喜欢阅读的人们享有一年多次交换图书的乐趣.@@"好书交换日"的由来@@已经进入第20个年头的好书交换活动,最早由台中市文化部门在1992年发起,在台中市率先举办.因为活动本身的公益性和趣味性,逐渐积累起一定的口碑和人气,也成为台中市的一张文化名片.2004年,台湾"文建会"将这一活动正式命名为"好书交换日"并推广到台湾各县市,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活动声势也越来越浩大.  相似文献   

5.
不止于纪念     
67年前的6月9日,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2007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将其成立日定为"国际档案日"。从此,世界档案人有了自己的节日。我国的国际档案日纪念活动开始于2013年。两年来,省档案局组织开展了档案知识竞赛、有奖征文、主题演讲、出版书籍、先进人物表彰会、社区宣传、街头展览、档案咨询服务等活动。活动內容越来越丰富,项目也逐年增加,从2013年的5项,增加到今年的10项,形成了局內庆祝和对外宣传相结合、业务练兵和机关作风建设相结合、传统手段和新兴媒体相结合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6.
社区图书角     
3月23日,北京宣武区档案局馆向白纸坊街道18个社区的法律图书角赠送了档案方面的书籍。区档案局馆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了解到,宣武区的112个社区都建立了法律图书角,但是图书角中档案方面的书籍比较欠缺,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对档案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渴望。于上,决定以社区法律图书角为载体,打造面向社区居民的档案宣传服务工作的常态机制。以白纸坊街道为试点,待了解服务效果后再调整书目,再向全区推开。  相似文献   

7.
汕头市图书馆借用"换客"概念,建立共享图书室,为读者搭建捐书、换书的共享平台,实现书籍循环利用。共享图书室注重社会宣传,采用人性化管理,满足读者"天天换书日"需求,弥补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不足问题。共享图书室应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推动全民阅读,确保共享图书室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11,(21):40
据台湾媒体报道,载满书籍的行动书车"云水书坊──行动图书馆"从2006年起走访高屏地区的校园与社区,至今一共提供近2000场次的巡回阅读,拥有破13万人次的阅览人数以及高达11万的借阅册数。今年7月,佛光山再增购3辆云水书车,开往宜兰、嘉义阿里山及高雄市三地,持续推动偏远乡村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书籍有了纸质、电子和DNA书籍之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阅读方式的流行使人们担心纸质书籍的命运。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的"完成任务程度决定存活程度"、人类感觉的"即时/永远"轴线、"特定领域生存"和人性化趋势理论指出了三种书籍的未来命运。三者在与语词的关系、与"太阳光"和"电光"之间的依赖关系及传播效果的物质场所感等方面各有优劣势,决定了纸质书未来将与人类相伴。三种书籍各具不同的"即时""永远"传播特性以平衡人类感觉,未来都将在人类社会中有属于自己的领地。  相似文献   

10.
郭瑞佳 《出版参考》2012,(21):41+50
每年暑假,台湾都举行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那就是由各大图书馆牵头进行的全台"好书交换日"活动。在好书交换活动中,读者可以将家中闲置的书籍捐献到附近的图书馆,然后凭捐献证在"好书交换日"当天到现场任意挑选相同数量的自己喜爱的书籍。除了每年7月固定举行的书籍交换活动外,目前在台湾已经有126家图书馆陆续设立了"好书交换专区",将书籍交换活动朝向常态活动发展,开办天天或定期捐书、换书活动,让喜欢阅读的人们享有一年多次交换图书的乐趣。"好书交换日"的由来已经进入第20个年头的好书交换活动,最早由台中市文化部门在1992年发起,在台中市率先举办。因为活动本身的公益性和趣味性,逐渐积累起一定的口碑和人气,也成为台中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1.
《汉书·艺文志》班固注及颜师古注是探讨刘向有没有为每一部书都撰写"书录"的重要依据.班注和颜注不因书籍的有关信息较易考知、著者在书籍题名中为全称或者书籍著者为汉人而不做注释等原则和义例,可以证明刘向没有为每一种书籍都撰写"书录",并旁证刘向为《诗赋略》等所撰"书录"较少.进一步考察可知,刘向也没有为《中庸说》等多种书籍撰写"书录".  相似文献   

12.
论述技术因素在书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指出现代书籍设计呈现"高技术"化倾向,并指出"高技术"概念是一个包含多种语义、具有丰富内涵的特殊概念,由此从不同角度论述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发展,重点阐释现代书籍设计核心的思想问题,目的是为现代书籍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下行压力,报业曾将目光投向社区报,但社区报在一些城市试水后又归于沉寂。移动互联新时代,社区是否还有再挖掘的价值?尤其是当京东、阿里等开始落地布局社区便利店、抢占最后一公里时,地方类都市媒体对社区的掌控之路在何处?齐鲁晚报从2017年开始,依托齐鲁壹点客户端,开始探索"智慧社区"的布局,为未来社区市场开辟了一块试验田。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图书检索中忽略读者信息的不足,提出基于混合动力检索思想的新的检索模型。该模型根据图书的检索频率将书籍分为"冷、热"书籍两类,使图书检索从一个单向检索变为双向检索,再结合读者的特点使用Apriori和K-means算法建立数学模型,为读者检索最合适的书籍提供方便。提出模型具体的实现步骤并进行实验,将新旧检索结果进行对比评测。实验证明,新模型的检索准确性和效率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由东南商报和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的电子杂志"社区周刊"正式上线(网址:bbs.768.cnnb.com.cn/shequ),这是浙江省平面媒体和高校首个"社区新闻"多媒体合作项目."社区周刊"报道内容主要为宁波社区新闻、社区文化、社区人物及社区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有限的方寸之间,由文字、图案、色彩、开本、纸张等元素组合而成的书籍形态,以美感为媒介向读者传达着图书内涵,使读者感受到书籍独特的文化意境并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围绕图书内涵,在书籍装帧设计的美感传达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将美物化、将物美化"的转换过程,即存在着选择和提炼形式语言的问题.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书籍的装帧设计又因不同类型的图书而在视觉风格上具有较大差异,使得形式语言的选择与提炼成为图书装帧设计创意出新的关键和难点.本文试以四类书籍为考察对象,浅析装帧设计中对不同的形式语言的选择和提炼.  相似文献   

17.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1,(13):4
李东东:将全民阅读提升为民族文化复兴战略工程为响应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号召,4月22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以"让书籍为人生展翅,让阅读为梦想导航"为  相似文献   

18.
陈凯 《传媒》2012,(6):21-24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学。在一年时间内,她采访了北卡州10家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社区报,并写就《走进美国社区报》一书,第一次将原生态的美国社区报介绍给中国读者。在此,《传媒》杂志选编了该书的部分章节,将"美式社区报"内容、经营、管理以及报人精神等不同侧面予以展示,以便让国内报业同仁能够深入了解美国社区报的全貌。  相似文献   

19.
徽商"贾而好儒",热衷书籍出版,为明清书籍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儒"的追求,培育了文化自觉,他们不仅热衷书籍收藏与出版,还资助官府和士人的书籍出版。此外,他们编印出版商业书,极大地推动了明清商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波 《记者摇篮》2012,(10):7-8
国外的社区媒体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深圳2001年《南山日报》的创立,首次打出"社区报纸"的旗号,随后才出现过如《巷报》、《华夏时报》等社区报纸。社区新闻是指对在一定区域内,新近或正在发生的文化观念、行为规范、风情民俗等变化的事实报道,它已成为"地域性的群众精神快餐"的代名词。此类新闻板块聚焦于市民的街谈巷议、平凡人生、物业维权、邻里故事等题材,将新闻植根于老百姓的365天柴米油盐身边事情,大受社区居民关注。作为以本土新闻为制胜法宝的地市报,新闻报道关怀社区、服务社区、深入社区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