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8年岁末的国际舞台确实是波澜壮阔。翻阅岁末最后两个多月新华社摄影部播发的国际新闻传真照片,一张张纪录重大世界历史事件的照片扑面而来,让人感到——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报道内涵的悄然变化 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第20个年头的今天,中国人对国际社会已经有相当的了解。随着读者对国际新闻照片期望值的提高,域外风情及中外交流退居到国际新闻摄影报道的外围。从国际  相似文献   

2.
新闻性电视专题片,如同新闻性电影片一样,在尊重新闻事实、遵守新闻摄影(像)创作规律的前提下,拍摄者都试图纪录一种不能再重复的动作或事件。这类电视片最粗糙的形式,只产生一系列不连贯的镜头。它们纪录的是整个事件的局部,  相似文献   

3.
数码时代的到来给新闻摄影的发展带来了技术革命,为提高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和传播性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数码图像便捷的后期处理方式使得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许许多多的新闻摄影造假事件正践踏着新闻摄影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摄影是个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行当,每一种艺术追求最终都要落实到技术把握中来。纪录片之所以有一种真实感,是因为它只是客观纪录事件的真实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5.
摄影"造假"事件近来屡被曝光:先是桑玉柱的长白山组照因有假而被取消获奖资格;再是,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宣布取消创作奖纪录类获奖者杨晓宁和欧阳星凯的获奖资格,理由是"获奖作品因使用电脑软件修改原始影像,有违纪录摄影的真实性原则"(见2010年5月2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是新闻的现场形象纪录。正如郑景康老前辈说的那样,从“实事”(新闻事实及其现场)中“求是”(拍摄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由此可见,新闻摄影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它是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具体事实的真实纪录。既然说到新闻摄影是真实的纪录,现在提出新闻摄影也要打“假”,不是节外生枝,而是新闻改革开放的需要,必须认真对待。 以我之见,众揽诸报新闻摄影报道,细细研究,“假、大、空”的报道确实不少,所以新闻摄影也要打“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下,特别是“文革”中提出的“事实为政治服务”、“不受真人真事限制”等所谓的“理论”的影响下,曾出现过不少的“假·大·空”照片,其流毒至今还在困挠着今日新闻摄影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闻摄影、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多年来争论较多的是摆拍、补拍与抓拍的问题。新闻摄影拍摄的是新闻事件某一瞬间的静止画面,电视新闻、新闻纪录片纪录的是新闻事件一段时间的活动画面。它们在真实性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类似的。“摆拍”,为新闻道德原则所不准“摆拍”就是按记者的要求摆布拍摄对象和环境。  相似文献   

8.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新闻摄影发生的变化之一是专题摄影明显增多了。专题摄影关注的重点已经从某一个新闻事件或者人物的结果,过渡到首先关注人的现时生存状态,以人为中心,客观纪录人的活动、生活的过程及其情感。这为新闻摄影赢得了时空维度的延伸,情感在其中获得了鲜活的生命。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和排斥拍摄者在专题摄影中的主观因素。就算是再冰冷的镜头,它后面也是一双人的眼睛和由此而来的人的观念、态度和情感。这是其一。其二,专题摄影担负着社会和历史的责任,只有以情感为切入点,才是它获得成功的前提。而在拍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试论电视纪录片纪实风格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以摄像或摄影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的审美享受的电视作品。我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传统的电影纪录片纪实风格的基础上,当今正朝着透视时代主流与“热点”、贴近社会生活、注意“自然纪录”与选择“原生态材料”、注意跟踪追随拍摄与讲究情节展开等方面发展。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前身是电影纪录片。现今四五十岁的人都不会忘记,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看电影,放映故事片之前常常会先放5—10分钟《新闻简报》、《祖国新貌》,其中大部分出自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可以这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应是相偕共振的两翼,文字、摄影并重也是本刊的宗旨之一。改革的现实需要改革的新闻,新闻摄影如何更真实、自然、生动地纪录、反映现实?中国新闻摄影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优势?发展趋势如何?怎样适应世界新闻摄影的潮流?它需要摄影记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2月6日,20余名首都中青年摄影记者聚集在《中国记者》编辑部,切磋思想、交流看  相似文献   

11.
一自古常言道:“表曲者影必邪,源清者流必洁”。事实准确、形象逼真,应该说是摄影术的固有特性。新华社研究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蒋齐生在研究摄影史之后,曾经做过这样的结论:“准确的记录需要纪录的影象,在需要重新看到的时候看到它,并且能够按照需要公之于众——这就是人对于摄影的需要,也就是人类为什么要发明摄影的动机和目的。”蒋齐  相似文献   

12.
老有所为     
岁月流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成长起来的我国一代摄影记者,如今有的年已古稀,最年轻的也过了花甲。当年,他们风华正茂,虎虎生气,一手拿枪,一手拿照相机,活跃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和人民群众之中,纪录了伟大的革命历史史实,在我国摄影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迹。在多次摄影展览和摄影工作者集会上,笔者时常见到一些摄影界老相识,  相似文献   

13.
2009年金秋,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作为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一份厚礼。全书分正编、副编,总计120余万字,1600多幅图片,是对革命战争年代中国解放区新闻摄影历史的真实纪录。正编又分《叙事篇》和《影像篇》,《叙事篇》写的是中国解放区摄影发展概况,包括摄影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专题摄影报道是随着读者阅读的需求与新闻摄影的发展而兴盛的,但目前的专题摄影报道有这样几个误区需要纠正。观念上的误区专题摄影报道就是组照一件只需要两三张甚至一张就能交代清楚的新闻事件,却要用七八张甚至十几张照片去表现,硬生生地拍成专题报道,这样的摄影报道在报刊上似曾相见。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其基本的叙事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摄影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这就不可避免地经常要用到长镜头。于是.场面调度成为决定纪录片是否完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摄影实践和研究中,常常涉及重大新闻与突发性新闻、视觉冲击力等问题。但为什么我们要重视重大新闻和突发性新闻事件,视觉冲击力应如何理解,却未见有较为确切的说法。本文试图就此两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一、重大新闻与突发性新闻摄影的价值所谓重大新闻事件是指对人类社会、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的、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突然发生的新闻事件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历来是人们视线关注的重点,也是新闻摄影的重要报道题材。这是因为:(一)重大新闻与突发性新闻事件紧贴历史本质和社会发展主流,蕴含的信息量高,新闻价值大。新…  相似文献   

17.
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促进了新闻摄影的发展,也为新闻事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也符合新闻事件的及时性特点。但同时航拍技术应用于新闻摄影也面临着成本、安全和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在使用中不断改善,才能有效促进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场性、现场感、现场气氛是三个有因果联系但含意有别的新闻摄影概念。近读一些摄影文章,发现这几个概念常常被等同使用,似乎现场性就是现场感就是现场气氛,令人产生似是而非的含混感觉。鉴于这三个概念在指导新闻摄影实践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笔者以为很有阐释清楚之必要。现场性是对拍摄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拍摄者必须深入生活亲临现场,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按自然环境、生活原貌进行拍摄。现场感和现场气氛是对作品而言的。其中现场感是强调新闻照片在纪录一件事物本身时,还应同时纪录事物赖以存在的生活态,从而给人  相似文献   

19.
瞬间50年     
当照片成为历史的纪录和补充,摄影才实现了它最本源和最终极的功能。 当摄影成为长久的职业和职责,照片才具有了被传播和被留存的社会价值。 从1952年开始的50年中,摄影的器材不断迭换,传输与保存的技术日益更新,但这个行业最本质的东西却历久不变。  相似文献   

20.
沙飞,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先驱和奠基人,也是中国人民革命摄影艺术创作实践和摄影理论探索的引导者。他为革命摄影事业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影像纪录,为革命摄影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用摄影作为武器,探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平等现象,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各角落,反映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在社会底层挣扎、呼号的情景,以及边区抗战军民的英勇斗争事迹。研究沙飞同志摄影理论和摄影作品,对促进新时代摄影事业发展,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