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网络环境下科学信息交流载体的整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方卿 《情报学报》2001,20(3):290-294
网络载体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科学信息交流载体结构之间的平衡 ,因此 ,必须对新兴的网络载体与传统的纸型载体在科学信息交流体系中进行结构与功能的整合 ,对不同的信息交流载体进行新的功能定位。文章对科学信息交流载体整合的必要性、整合的思路和网络环境下科学信息交流载体的兼容模式等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载体的发展对科学信息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认为,网络载体的兴起和发展对科学信息交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它打破了科学信息载体系统内部不同载体之间的结构平衡;冲击了传统纸型载体的主流地位;促进了科学信息交流过程的重构:改变了传统信息机构的发展格局和传统信息工作的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载体主流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信息交流载体体系中的主流载体不会一成不变。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信息载体技术的进步 ,网络载体终将取代当前主流载体———纸介质载体的主流地位。参考文献 2。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网络载体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冲击了建立在传统纸质基础上的科学信息交流,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交流载体结构之间的平衡。在这种网络  相似文献   

5.
图书的定义     
汪家熔 《出版发行研究》1991,(1):43-44,F003
尽管我们天天接触图书,但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却很困难。因为图书生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有如此广泛的地区在生产。图书就其本质讲是人们社会信息交流中具有储存信息功能又能以视觉行为(于盲人是触觉)提取信息的交流工具之一。由于人类广义文化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每个社会个体或群体都在寻找最适宜的表达手段表达必须交流的社会信息。这种不同表达要求影响到信息载体的选择。可供人们选择的信息载体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愈来愈多。普遍的规律是从自然材料到人工材料到复杂的人工材料。而且一定材料体积或面积所能容纳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图书生产的方法不断改进,取得拷贝  相似文献   

6.
基于载体的科学信息发布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信息载体演进的角度出发,阐明了载体演变对科学信息发布模式的影响,分析了新的科技发展背景下基于纸质载体的科学信息发布模式的不适应性,并构建起了基于网络载体的科学信息发布模型。  相似文献   

7.
论信息载体演进的替代与兼容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信息载体的替代关系是指在信息载体体系中具有比较性能优势的新载体对具有比较性能劣势的旧载体主流地位的取代;信息载体的兼容关系则是指在信息载体体系中具有不同性能特征的信息载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彼此协调配合,并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共同承担起信息交流使命的一种载体共处关系.载体的替代与兼容都是客观存在的,二者都是支配信息载体发展和演进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科学交流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纸张载体和数字载体、传统科学交流方式和数字科学交流方式并存的大背景下,科学交流系统构成要素及其次级表现形式的演变;认为转型期的科学交流系统同时呈现多维子系统和双重系统的结构特征,而且系统结构将从科学信息链发展为分布式科学信息网络;并断言科学交流系统的功能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改变的是功能的履行者以及履行功能的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现代信息存储设备迅速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不可避免地影响档案馆馆藏载体的变化.以前,进馆载体单一,基本上是纸质、磁带和缩微胶片等,都是实体和模拟信息存储类载体,随着数字信息存储载体的出现.这种单一的结构已经不复存在.另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预言"无纸办公室"将会出现,数字信息载体最终将取代纸质载体.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纸质文献并非减少,而是继续上升,且增长势头很猛.那么,未来档案馆馆藏信息载体中谁将占主导地位?各种信息载体将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笔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文件的出现,学术界对电子文件种种特征进行了众多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其中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是否可分离性特征成为了争论的焦点。目前主要有两类观点:一是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是可分离的;二是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是不可分离的。从客观上讲这两类观点都有其逻辑依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从更合理和更科学的角度看,即辨证的、发展的看,信息与信息载体是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11.
媒介信息与用户信息需求的契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信息传媒、文献信息传媒和网络信息传媒的传播内容都有各自的分布规律,并与 各自的用户之间有着一定的契合关系。传媒与用户间的契合指出了媒介的发展方向。表5。参 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调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者科研信息行为,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者科研信息行为特征,为知识信息服务者提供科研信息服务提出建议与对策。[方法/过程]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科研信息行为特征模型,选取高校研究者作为调查样本,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其科研信息资源使用情况、科研信息获取行为、科研信息消化行为、科研信息追踪行为、科研信息交流行为及科研信息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验证新媒体环境下科研信息行为特征模型。[结果/结论]高校研究者对新媒体科研信息资源依赖度较高,对电子期刊的偏好最高,且关注信息资源的质量;科研信息获取行为呈现途径多元化的特征;科研信息消化行为呈现碎片化特征;科研信息追踪行为呈现传统途径居多、方式单一化的特征;科研信息交流行为呈现新媒体平台交流主导化的特征;新媒体平台科研信息服务需求呈现个性化的特征。除科研信息追踪行为特征与模型存在偏差外,基本验证了所构建的新媒体环境下科研信息行为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13.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17,29(6):520-523
从内容生产、重构“传—受”关系、拓展多媒体传播渠道3个维度分析学术期刊跨平台传播问题.提出:1)改变学术期刊生存逻辑——将学术内容采集“点”延成“链”,信息加工由单元化变为多元化;2)重新定位学术期刊的“传—受”关系,利用互动平台让学术期刊回到学术共同体的中心,并把“小众”学术推向“大众”视野;3)根据不同媒介平台功能,拓展学术期刊传播渠道等实现学术期刊跨平台传播的路径,以使学术期刊获得立体化展示科研信息的传播效应,并在全媒体领域形成一个多层次学术信息传播圈.  相似文献   

14.
针对档案馆社交媒体信息存档行动的调查与分析,旨在明确实践进展与特征,深化档案馆视角下有关社交媒体信息存档的理论认知与实践策略。通过对指导式接收、主动式捕获与协作式共建三大类实践的整合,社交媒体信息存档的对象、主体、方法和成果的多维特征得以解析。由此,从以下方面提出发展策略:基于档案馆条件明确存档对象、面向多元主体协同升级档案馆功能、立足制度与技术的存档方法建构、以行动为导向推动存档成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公众通信平台的基本概念,分析公众通信平台的信息服务功能,从电话通信服务、移动通信服务、多媒体通信服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公众通信平台应用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6.
信息载体对阅读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纸介质和电子载体两种不同的信息载体阅读效果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纸介质载体的阅读效果要好于在电子载体上的信息的阅读效果;电子载体无法全面替代纸介质载体,纸介质载体仍具有存在的空间。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今天,要注意电子信息服务与传统信息服务的结合,以提高整体化信息服务的效率。表2。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在获取信息时首先想到的是网络、搜索引擎而不是图书馆;新传媒技术也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图书馆坐而论道、守株待兔式的工作方式遇到了极大挑战.图书馆应竭力改变“重保存,轻传播”的理念,借鉴并利用新传媒技术,赋予自己开放性、交互性、参与性、主动性及个性化特征,创新服务方式,增加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以提升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多种载体信息资源MARC的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其MARC数据的不同,并根据不同载体资源MARC字段的特征,设计并实现计算机自动分类,从而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学科理念和文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文献信息”也许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较为准确的描述。对公共文献信息的关注决定了图书馆学的基本走向。图书馆学发展的基础和最终方向是信息技术与科学知识系统的协调以及与社会文化运行机制的配合。参考文献 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