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意义] 文章的被引频次一直是量化评价一篇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会因该领域研究论文数、引用滞后等因素呈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比两篇论文时,难以简单依据被引频次的绝对值来评判论文影响力大小。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可计算数学模型,使得每篇论文可以有一个标准化的指标,以便对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直接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2006、2017两年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各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规律,采用同学科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形态最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的先设条件,提出一种被引频次标准化指数——Paper Citation Standardized Index (简称PCSI,中文"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最后以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论文评选结果为例,将它们与论文所属学科全部论文进行实证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证明,PCSI对不同年份、不同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标准化,反映了被引频次的线性差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比较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2.
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 基于评价指标设计原理,建立可扩展到多篇论文评价的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多角度评价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提供多种指标。[方法/过程] 兼顾施引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建立包含TVF、TVF(n)以及VF(t)等单篇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提出将TVF指标扩展到多篇论文影响力的分析方法。通过实证研究,计算TVF、TVF(3)与被引次数C及施引文献的h指数的皮尔森相关性,并与他人的评价结论对照印证。[结果/结论] 对TVF及TVF(n)等指标不同的用途进行了探讨:TVF是累计综合影响力,用于全面评价论文的影响力;TVF(n)可用于比较不同年份论文间的影响力,且可预测它们未来的TVF表现。TVF还可被扩展应用到多篇论文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分析和研究环境/生态学科的现状及国际学术合作情况,旨在了解我国在该领域范围内的优势及不足,为我国未来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活动以及国家合作方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以2009—2019年WOS核心数据库中的5640篇环境/生态学科高被引论文为数据源,对时空分布与影响力进行计量分析,同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构建国际合作网络结构,探析合作的现状和特点。[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环境/生态学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研究呈现积极上升态势,各国间知识流动日益频繁,但国家间合作分布异质性明显。中国在该学科高被引论文发表数以绝对优势占居领先地位,但论文国际合作比例偏低,未来需要加强论文的原始创新,提高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构建多维指标的综合影响力评价模型,为不同层次挖掘高价值文献提供新途径。[方法/过程] 选取临床神经病学、化学与物理、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代表学科,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经济学、教育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代表学科,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集引文指标数据,在Altmetric.com平台中收集Altmetrics计量指标数据,通过指标覆盖率和指标间相关性进行指标筛选,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不同学科的论文综合影响力指标模型并对比分析。[结果/结论] 不同学科的差异使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采用的指标有所区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中共同保留的指标为被引频次、Mendeley、Blogs。在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中,学术影响力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影响力的测评研究发展迅速,两者结合的定量评价能挖掘出综合影响力较高的文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采用被引次数衡量学术论文影响力存在诸多弊端。本文认为学术论文影响力包括其传播的深度、速度和广度3个方面,熵可用于衡量学术论文影响力传播的广度。[方法/过程]选择1901-2017年生物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论文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论文纳入实验组,并根据1:1配对原则设立对照组,比较两组论文发表后5年内其施引文献所属学科数量、熵以及熵与被引次数的相关性。[结果/结论]实验组中65%以上的论文施引文献学科数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熵的均值介于0.552-0.772,对照组介于0.251-0.481,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论文的被引次数与熵的相关性较弱,均小于0.3。结果表明:①70%以上的高影响力论文在发表早期能够影响较多的学科;②采用熵对论文影响力广度进行识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刘晓娟  马梁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4):105-113
[目的/意义]通过探索出版年份对学术著作引文分布的影响情况及学科间的差异性,为合理利用引文进行学术著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BKCI收录的出版于2005-2015年间的学术著作为研究数据集,分析学术著作的出版量、被引频次的大小与分布以及学术著作的被引模式随出版年份和学科领域的变化情况。[结果/结论]各学科学术著作的出版量和被引频次随着出版年份推移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相对大小差异显著。社会科学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学科的学术著作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学科,但其被引频次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被引频次的分布上看,各学科均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各学科学术著作的被引模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从内容差异来探索论文未被引规律,不仅是论文未被引现象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扩展基于内容的引文分析方法范畴。[方法/过程]以CSSCI作为来源数据库,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为样本学科,依据该学科学者的h指数分布特征随机选择200名学者作为样本对象,下载其1998-2015年的所有被收录论文数据;下载样本学科1998-2015年的所有收录论文数据,并离析出对应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的相关数据;以6年为时间窗口,将发表后1-3年内被引的论文定义为被引论文,其余的为未被引论文;析取未被引论文、被引论文、学科整体论文及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按关键词频数从高到低排序,选取排序前50的关键词构成关键词向量,计算关键词向量的内积、欧几里得长度和余弦相似度。[结果/结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在21世纪初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内容体系,其未被引论文与学科整体论文、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的内容相似度都较低,表明研究内容对论文未被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取CNKI数据库中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各100篇,作为本学科的高影响力论文,分析其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提出了高被引论文新颖度、被引响应时间等概念并加以测度。研究发现:高影响力论文在发表后5—10年间的引用频次相对较高,两个学科的差异不大;具有指导性、方法论价值的论文更有高被引的可能;探索问题广泛、细致、深入的综述性论文有高被引的可能。两学科的差异在于:图书馆学研究内容相对集中,情报学研究跨学科的性质更为明显;图书馆学实践性特征较明显,情报学多体现出纯科学的特征;情报学文献的被引老化时间要长于图书馆学;两学科就共同关注的问题所采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角度不完全相同。图6。表2。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9.
内容质量决定论文的被引频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书军  朱全娥 《编辑学报》2010,22(2):141-142
通过对2篇发表在国内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分析,认为论文的被引频次决定于其内容质量,即发表在影响因子不高期刊上的论文同样可以获得很高的关注度和被引频次。进而认为争取优秀稿件、扩大显示度并力求尽快发表,是提升刊物影响力和被引频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识别学术论文同行评审意见类型、分析不同被引频次下同行评审意见类型在同行评审报告中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加深对同行评议机制的认识,为评估论文学术质量、量化评审专家贡献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首先,将同行评审意见类型划分为正面评价、负面评价、要求/建议(主、次要方面)、问题/疑问、陈述六个类别,经人工标注、获取训练、测试语料后,对比分析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在同行评审意见类型自动识别上的效果;其次,将同行评审报告涉及的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进而对被引频次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累积分布、K-S检验、负二项回归分析不同被引频次学术论文对应的同行评审报告中同行评审意见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结论]SciBert模型识别效果最佳;在基于Spearman的相关性分析中,评审报告中正面评价的分布占比与被引频次具有显著的弱正相关,负面评价的分布占比与被引频次具有显著的弱负相关;通过累计分布发现,多数情况下,当累积概率相同时,高被引分区中正面评价的分布占比大于低被引分区、负面评价的分布占比小于低被引分区,K-S检验能够检测到这种差异;在负二项回归分析中,正面评价分布占比、负面评价分布占比分别对被引频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行评审报告中正面评价、负面评价的分布情况与其对应论文的被引频次存在相关性,被引频次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论文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针对60年间作者引用行为演变的分析,了解引文评价的局限性,促进学术论文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方法/过程] 通过对1957-2017年物理学和哲学代表性期刊的280篇论文的3 314条参考文献和5 222次引文进行识别,判断和统计其在不同年代的引用特征,并讨论引用行为的演变趋势对引文评价的可能影响。[结果/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如下结论:一是期刊论文在参考文献载体类型和年代分布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篇均参考文献量、参考文献文内平均被引用次数、论文的引用认同和引用深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变化趋势;二是引用行为的变化,使得引文分析作为学术论文评价的依据受到质疑。论文篇均参考文献量的增长以及深度引用与负面引用比重的下降,使得引文评价的参考性减弱。  相似文献   

12.
李红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71-77
[目的/意义] 时值As, We, May, Think问世70周年之际,期望通过该文被引情况的计量分析,揭示该文对我国相关学科研究的学术影响。[方法/过程] 应用基于内容的引文分析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As, We, May, Think的引用文献,在简单分析引用文献的年代分布和学科分布后,从引用文献的主题分布、主题分布演化特征来揭示该文的主要学术影响域,从主要来源学科引用文献的具体内容分析来证实该文对相关学科的学术影响范围与深度。[结果/结论] As, We, May, Think对中国的学术影响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尤其对图书情报领域、计算机领域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引文内容监测多学科交叉现象的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旨在从引文内容分析的角度探测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交叉情况。[方法/过程]首先采集PLOS ONE上6个学科的1 389篇学术论文,其中包含引文内容45 496条;然后利用句法分析方法识别引文内容中的名词词语;接着利用词语的类间分布熵计算词语术语度,确定引文内容中的学科术语;最后统计学科术语在其余5个学科的分布情况,探究其背后的学科交叉情况。[结果/结论]分析学科术语在其他学科的频次,得到6个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性。引文内容术语能够探测学科的交叉融合现象,对改进传统的学科多样性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论文引用专利的“反向引用”也是科学与技术知识关联的重要体现。针对现有“反向引用”研究的不足,分析中国专利技术对世界科学研究的影响。[方法/过程] 搜集整理中国专利被世界科学论文引用的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反向引用”的引用频数、技术关联度、引用时滞及技术循环周期等指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反向引用”网络,探讨技术领域到科学领域的知识流动情况。[结果/结论] 中国专利技术对世界科学研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科学与技术的双向互动在化学领域体现的最为明显,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三个学科领域较多地吸收了专利知识,技术关联度较高。前1-4年的技术对当前科学影响最大,中国专利被科学文献引用的循环周期较短,平均为4.69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在学术交流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本文拟探索引文国际化与被引量之间的关系,力图回答良好的国际视野是否有助于提升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这一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设计/方法]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选取管理学、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的181,406篇CSSCI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与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引用外文期刊论文的数量、学术质量、学科领域、时效性对论文被引量的影响。[结论/发现]在控制了文献类型、期刊声誉等若干可能影响论文被引量的因素后,发现样本论文的引文国际化水平对其被引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引用外文期刊论文的数量越多、平均学术质量越高、学科专属度越高、平均时效性越强的论文具有更高的被引量。[创新/价值]证实了国际视野有助于提升中文社科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探索中文学术期刊论文的引文模式及时间窗口的选择对引文模式的影响,建立引文模式的分析框架。[方法/过程]以2006-2008年出版的图书情报领域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步聚类法对单篇论文在7年内的绝对被引量与相对被引量进行聚类分析,研究论文主要特征因子与引文模式的相关性。[结果/结论]在绝对被引量视角下,期刊论文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经典引文模式;在相对下载量视角下,期刊论文共有6种引文模式,其中3种可以归纳为经典引文模式,另外3种分别为"类睡美人型"、正偏型和马拉松型。相对被引量视角下,首年被引量与总被引量呈现了中等甚至较强的相关性,并且平均被引量越高,相关性越强,绝对被引量视角下的结果正好相反。结果表明,期刊论文的初始被引量与总被引量的相关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引文曲线的峰度而非总被引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在引文分析中,可通过论文的一些属性特征对其未来的被引情况进行预测,并通过预测结果对论文、论文作者、作者所属机构及出版物做出评价。[方法/过程] 从出版物、作者和论文三个方面对影响论文被引的多个因素展开研究,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被SCI索引的论文作为分析及验证数据,使用逻辑回归、GBDT、XGBoost、AdaBoost、随机森林等算法进行预测,使用多组评测指标对比不同预测方法的效果,并使用GBDT识别对论文被引影响较大的因素。[结果/结论]确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论文被引预测的影响程度,构建预测模型,并较好地预测论文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被引情况。大量实验分析发现GBDT、XGBoost和随机森林的预测能力较强,且预测的时间段越长,效果也就相对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