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意义] 现有研究进行技术融合差异度测度时仅在分类号层面开展、尚未涉及到分类号背后的技术语义内涵层面,且未对测度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对此,本研究从揭示技术语义的角度进行技术融合差异度测度方法研究和效果比较研究,助力其方法论的完善。[方法/过程] 表示学习技术能够利用海量先验知识计算研究对象的语义差异,因此,提出基于Word2vec和Bert的技术融合差异度测度方法,可以利用专利分类号释义文本和关联专利文本来度量技术融合的差异度,共形成6种测度方法。采用这6种测度方法对2019-2020年申请的四方专利进行技术融合差异度的测度,与现有基于分类号共现频次和共现关系的差异度测度方法进行效果对比。[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同时利用专利分类号释义文本和关联专利文本,采用Word2vec进行MC分类号向量化,较之其他方案能够更为有效地测算技术融合差异度,可以在未来技术融合的研究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技术之间的会聚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明晰技术会聚的内涵,探究其研究进展以及测度指标,以期能够为解读技术会聚的知识结构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应用文献调研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辨析技术会聚与技术融合内涵的基础上,从学科、主题分布方面对技术会聚的相关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从多样性和凝聚性视角对测度指标进行梳理与解读,最后进一步辨析了技术会聚与学科交叉的异同。[结果/结论]技术会聚与技术融合在多数情况下意义一致,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异反映在融合模式上;技术会聚的测度一般基于多样性和凝聚性两个视角,前者是从丰富度、均匀度和差异度三个维度来进行测度,后者则主要衡量技术网络中节点的作用和关系;从一阶和二阶主题研究展开,技术会聚与学科交叉的科研活动具有相似性,相同视角和维度的学科交叉指标也为测度技术会聚的程度、多样性和衡量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鉴于"科学-技术关系"是情报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文献计量方法是研究该问题的常用方法,对国内外研究该问题的主要文献计量方法进行述评,就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技术关系"研究提出建议。[方法/过程] 在回顾"科学-技术关系"的含义和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专利的论文引文分析法、论文的专利引文分析法、"专利发明人-论文作者关联关系"分析法3种主要文献计量方法在"科学-技术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和国内外进展,比较3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 3种方法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分别被应用于:①识别与科学领域关系较强的技术领域;②识别被科学领域引用较多的技术领域、国家和机构;③测度专利发明人的科学研究活动、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情况。这些方法分别存在专利的施引动机不明确、专利的论文引文字段不规范、数据较少、主题分析和技术对科学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专利发明人和论文作者名称难以识别和匹配等问题。研究"科学-技术关系"时需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特征等选择合适的文献计量方法,并注意解决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融合是跨越学科边界以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有效路径,其目标是实现融合科研的全学科、全流程和全景式数据开放与共享,FAIR原则为科学数据融合指明了具体的实施规范。[方法/过程]文章运用文献调研法,辨析科学数据融合的概念内涵;以FAIR原则为基础,分析科学数据融合路径;基于国内外科学数据领域不同分支方向的重要进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包括技术与工具、政策与指南、模式与行动的多视角科学数据融合实践协同方案关系映射模型。[结果/结论]文章提出未来研究应从融合网络的视角,思考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科学数据融合体系、协调机制、模式策略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研究时间因素对专利被引频次的影响,可以减少时间因素对技术评价活动的制约,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方法/过程]采集1975-2017年的美国专利数据,开展基于固定效应法的专利被引频次的修正研究。将专利按照不同公开年份和不同技术领域分组,选定组内均值和6个TOP分位数为被引频次基准,统计当前时间点的被引频次基准线及基准线的历史时序变化情况。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基准线的时序变化规律,并预测未来统计时间点的基准线。[结果/结论]专利公开年份和统计年份的时间差异,使得专利被引频次无法直接进行比较。本文建立了基于不同技术领域、不同公开年份和不同统计年份的专利被引频次基准线,为专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丰富专利分类的网络和文本语义表示,实现两者更有效的语义融合,提高技术融合预测效果,提出基于专利分类序列和文本语义表示的技术融合预测方法。首先,综合考虑专利分类位置及其上下文语境,直接对专利分类序列进行语义表示,提出基于专利分类序列语义表示的技术融合预测方法;其次,根据专利分类在序列中的重要性排序研究专利分类文本分配方法,形成基于专利分类文本语义表示的技术融合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多种特征融合方法,提出融合专利分类序列结构和文本内容语义表示的技术融合预测方法;最后,基于链路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对提出的多种技术融合预测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在无人机领域的实验证实,专利分类序列语义表示模型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网络表示学习方法;依据重要性排序的专利分类文本赋予方式优于文本平均分配方式,基于此的专利分类文本语义表示能更好地进行技术融合预测;“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哈达玛积”的特征融合方法在所有方法中表现最优,较单一方法均有提高。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技术融合预测的效果,更好地为技术布局、技术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科技文献数量持续增长,探索不同数据源维度下的领域知识演化特征,有助于从数据层面对领域知识发展建立全景化视角。[方法/过程]以美国石墨烯领域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基金项目、技术专利为数据源,采用BERTopic主题建模的方法提取领域主题,对不同数据源维度下的领域知识演化进行跟踪,对比不同数据源维度下的知识演化分析效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基于单一数据源的主题提取结果及其呈现的知识演化脉络各有侧重;基于融合数据源的领域主题呈现领域全景且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知识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归纳分析知识科学视角下国际知识融合研究主题和内容,探索其研究趋势,以期为图书情报领域开展知识融合研究,进而促进知识服务和情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系统梳理Web of Science中1990-2015年的相关文献,通过逐篇阅读、提炼和总结,从实现路径、评价、系统和应用研究4个方面进行主题分析。[结果/结论]知识融合的实现路径方面主要包括基于语义规则、基于贝叶斯网络、基于D-S理论和基于知识挖掘的知识融合;知识融合评价研究方面开发了具备属性值的融合知识测度和自适应评价机制;知识融合系统研究方面,在经典的KRAFT知识融合系统基础上,开发了KnoFuss等知识融合系统;知识融合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有面向网格环境、面向近似知识、面向网络文本和面向企业知识的知识融合。未来几年知识融合的研究趋势有:知识体系结构的优化,融合算法的改进,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以及结合大数据环境等社会背景和面向多层次、个性化、创新型知识服务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人类社会在从信息社会向后信息时代过渡的进程中,正在经历从"信息"向"智能"的跨越。在大数据环境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双重因素作用下,知识融合作为知识化和智能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完善知识服务、智慧服务、催生高级智能形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开展基于全学科视角的知识融合调研,扩展知识融合研究视域,为全面阐释知识融合研究现状,构建统一的知识融合理论研究框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文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学科视角下知识融合研究现状,归纳知识融合在不同学科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注的问题、知识融合涉及到的因素、知识融合的应用场景等。[结果/结论]知识融合研究属于多交叉学科领域,概念边界模糊,研究领域分散,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框架。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在充分总结既往知识融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划分知识融合的研究取向,为知识融合研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引领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助推企业和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窗口。为此,预测和部署颠覆性技术对于国家抢占科技制高点、重塑价值链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方法/过程]结合深度学习和离群点检测算法,构建基于离群点视角的颠覆性专利预测框架。该研究框架包括五个关键步骤:首先,利用BERT模型和TF-IDF算法将专利文本和专利分类号转化为可计算的高维向量表示,并结合PCA算法进行降维和特征融合;其次,采用三种离群点检测算法,以增量迭代的方式识别离群专利;再者,通过数据集修正,从离群专利中保留新技术专利;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度剖析新技术形式颠覆性专利的核心特征,构建有效的测度指标体系;最后,利用深度学习DNN模型拟合专利指标和颠覆性专利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从大量的新技术专利中对潜在颠覆性专利的有效预测。[结果/结论 ]以人工智能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共预测出411条颠覆性专利,这些专利主要涉及六大颠覆性方向: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增强现实、生成式AI、自动驾驶、图像识别与处理和智能通信。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对未来的科技和...  相似文献   

11.
宁子晨  魏来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2):106-117
[目的/意义] 专利文献与学术论文分别表现了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的新进展,通过专利主体将二者结合进行技术主题演化分析,对进一步发现专利技术与科学研究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方法/过程] 以数据挖掘领域的学术型发明人为纽带,从专利主体-关键词耦合、IPC耦合以及IPC-关键词共现3个角度,提出关联方法并构建研究框架,分析不同时间段下主体、技术及主题多维关联关系的演化,探究数据挖掘领域内专利文献与学术论文的主体、主题关联关系。[结果/结论] 学术型发明人在数据挖掘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多主体的技术主题是相近的,部分甚至呈现高度的统一,但是也存在少数技术与主题不直接相关,差异度较大,但不论技术与主题是否直接相关,数据挖掘相关技术发明与科学研究都已经实现了较为深入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2.
齐燕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3):97-105
[目的/意义] 对科学研究成果与专利技术创新之间知识扩散和交叉融合发展态势的剖析,是学科领域布局、研发投入及科技资源配置等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现有研究的测度指标未能详尽反映科技关联关系的特征及演变规律,通过设计新的指标,提出聚焦演变态势分析的领域科技关联关系测度指标及方法。[方法/过程] 通过对现有测度指标进行分析归纳,将单一的科学关联度和/或关联时滞指标扩展为紧密性、时效性、多样性三个方面分层次的测量指标,从而较全面地揭示和发现科技关联的程度及特征规律。[结果/结论] 利用本文构建的测度指标对HCV研究领域进行了计算和讨论,揭示出了该领域科技关联发展态势,并体现了新指标在测度维度系统性上的优势以及其结论对专利技术研发活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Purpose/significance] Patent is one of the most reliable sources of technical intelligence. By patent analysis, one can realize the mining and the utilization of patent information, and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analysis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emergence, development, transfer, change and even annihilation of technology themes.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to deeply reveal the paten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ical elements are the key to deeply reveal patent technology information.[Method/process] Proposing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echnical elements based on patent documents for specific fields by analyzing typical patents and feature recognition.[Result/conclusion] Applying our methods to the nano fertilizer fiel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patents, five technical elements are identified:materials, products, methods, functions and usag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echnical elements is completed based on SAO structure and domain vocabulary. Our methods can serve as a foundation for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analysis, and display field technical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种技术的专利风险评价体系及预警机制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种子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是农业技术的“芯片”,专利是粮种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形式。在国际粮食生产和贸易形势发生重大变革的环境下,建立我国粮种技术专利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凸显。[方法/过程]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调研和数据检索分析,梳理了粮种技术的技术点及其专利IPC类别,探析了全球粮种技术的专利竞争总体态势。[结果/结论]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视角,基于我国创新实践的“专利组合管理—研发规划决策—自主创新能力”理论分析框架,分析粮种技术的专利风险维度,建立了专利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粮种技术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路径,提出推进专利预警工作的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任海英  李真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9):117-129
[目的/意义] 基于专利文献识别产业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链,对于梳理产业核心技术架构,分析我国核心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技术攻关方向,完善技术链和产业链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 改进经典的SAO结构,提出基于输入输出型SAO网络的核心技术链识别方法。从领域专利文本中提取输入输出型SAO结构作为技术要素,根据技术要素间的输入输出关系构建技术的领域知识网络;运用加权k-Core方法获得包含主要技术关系的核心知识子网络,并通过识别强连通分量实现核心知识子网络的分解;利用主路径分析等方法识别核心知识子网络中的外部核心技术链与内部核心技术链,并参照其涉及专利对核心技术链进行解读。[结果/结论] 将所提出方法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识别出其中蕴含的外部和内部核心技术链,通过专家验证以及与相关学者研究的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该识别方法具有技术链关系连贯、自动化程度高以及灵活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基于大量专利文献数据的核心技术主题识别有助于识别某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分析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情报工作,对于研究人员、企业乃至国家层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方法/过程]提出基于Chunk-LDAvis的核心技术主题识别方法,首先基于经典LDA模型进行主题识别,然后利用名词组块对初始LDA主题识别结果进行标注,构建Chunk-LDA主题识别结果,提高其可解读性;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主题网络,识别核心技术主题;基于R语言的LDAvis工具包绘制可交互的Chunk-LDAvis核心技术主题关联分析图谱,发现核心技术主题的隐含联系,辅助进行核心技术主题识别。[结果/结论]通过对纳米农业领域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7):145-152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颠覆性技术概念和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颠覆性技术识别可能的研究视角。[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调研法归纳总结了6种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分析各种识别方法目前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结果/结论] 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还存在一些弊端,如颠覆性技术分类不明确、特征定量化研究缺乏、现有识别方法中缺乏考虑技术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颠覆性技术特征研究,并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特征,并且加强从功效性特征数值突破和技术融合视角来识别颠覆性技术,同时,深入挖掘更细粒度的技术主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专利转移对象识别对高校有的放矢推送专利、提升专利转移效率、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高校专利信息和企业多源信息进行语义抽取,构建能够体现企业产品/技术纵向延伸需求的领域技术树,最后建立高校与企业间的技术-需求匹配模型,依其匹配程度进行高校专利转移客户识别。[结果/结论]以我国气凝胶领域的高校专利为例对识别方法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识别出具有产品/技术纵向延伸需求的高校专利转移对象,应对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促进高校专利转移、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