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 对国内外新兴技术识别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今后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文献调研与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目前主流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各类方法的特征及其在新兴技术识别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为未来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提出建议。[结果/结论] 目前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测度模型、文献计量以及文本挖掘的方法,且越来越倾向于多方法融合应用,不过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对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应该加强对新兴技术本质特征的探究,加强具体识别方法对新兴技术的解释意义,以及从数据源、识别方法两方面共同提升新兴技术识别的时效性;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新兴技术识别中多源数据有效融合与应用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意义] 对国内外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今后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在辨析颠覆性技术与相关技术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目前各种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及优缺点,并整理归纳各方法所依据的主要评判思想和指标。[结果/结论] 现有的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主要是基于技术管理与应用角度的主观分析,基于专利或科学论文统计分析的客观性探测研究也开始少量出现,但均处于待发展阶段,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未来研究方向应该是利用情报学理论方法,基于专利与论文两者相结合的数据源,从客观性角度建立颠覆性技术识别的合理、适用的指标体系,提升技术发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颠覆性技术可能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是提升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利器”。通过对近5年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研究文献的梳理,归纳国内外学者关于颠覆性技术特征、颠覆性技术识别和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颠覆性技术的识别和培育提供参考与借鉴。重点运用文献调研的分析方法,总结5类颠覆性技术识别和预测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局限性。结果表明,基于模型测度的分析方法、基于多维指标评估框架的分析方法和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仍然是颠覆性技术识别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基于大数据关联挖掘分析的方法开始被应用到颠覆性技术的识别中。由于颠覆性技术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未来应更多地考虑基于创新全过程,探索对颠覆性技术进行动态、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4.
苏鹏  苏成  潘云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0):129-138
[目的/意义]颠覆性技术能变革传统生产模式和消费结构,使产业格局巨变。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有助于抢占科技制高点,在科技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方法/过程]通过主题检索和引文回溯搜集文献,梳理颠覆性技术现阶段的主要识别方法。[结果/结论]发现方法的选择与研究人员学科背景密切相关,根据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领域,将其划分为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经济研究和Christansen流派4类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识别方法进行7个维度的比较,指出现有方法存在3个问题:过度依赖专家评价、识别标准针对性不足和超前识别效果不佳,其中识别标准针对性不足是核心问题。鉴于此,在后续研究中应当从多种角度不断探究和完善技术颠覆潜力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利用动态结构熵探究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识别网络结构变化过程中的突变状态,以此发现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为颠覆性技术的早期识别提供方法借鉴。[方法/过程]首先,构建颠覆性技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创新过程环节中的3种动态知识子网络;其次,利用动态结构熵探究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之后,通过突变函数模型分析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最后,利用动态时间规整法探析颠覆性技术各知识子网络间扩散的相关性及其与渐进性技术扩散特征的差异性。[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利用提出的动态结构熵开展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识别,能够发现颠覆性技术分别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知识子网络的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微观与介观结构关系与网络结构突变等方面知识网络扩散特征,并通过3种网络扩散特征的综合分析,解析出颠覆性技术显著区别于渐进性技术的网络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睡美人"文献是对科学论文中存在的迟滞认可现象的描述,而延迟发现与延迟关注的现象也同样存在于技术文献中。在梳理文献中的睡美人、专利沉睡现象及专利引文分析的相关研究后,将此概念引入到专利信息分析中,揭示专利文献中存在的睡美人现象。[方法/过程]以美国专利商标局和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布的专利及其引证信息为基础,使用睡美人文献经典识别方法识别出睡美人专利,对其进行特征分布分析,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证明专利文献中也存在睡美人现象,且拥有专利文献特有的特征,为后续睡美人专利的识别与唤醒奠定基础,进而为及早发现并利用此类有价值的专利文献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迭代,提高科研效率,加速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7.
领域前沿识别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瑞  许海云  董坤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3):119-131
[目的/意义]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领域前沿识别方法,总结各类方法在识别与预测前沿上的优缺点,为未来研究前沿的识别与预测提出改进意见。[方法/过程]通过综述国内外研究前沿相关的文献,辨析研究前沿的相关概念。分析目前主要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识别方法,重点对变革性研究前沿的识别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当前领域前沿识别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就概念而言,对“研究热点”、“新兴研究”和“研究前沿”的概念内涵在时间和创新程度两个维度上进行了区分,依据创新程度的不同,研究前沿可以分为“常规性研究前沿”和“变革性研究前沿”;就识别方法而言,不同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未来需要深入挖掘“研究前沿”,尤其要关注到主题之间的语义关联和多源数据的多元关系融合,以及对“变革性研究前沿”的前期征兆进行特征挖掘,并构建相应的识别与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突破性创新早期识别与弱信号分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突破性创新识别方法,总结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将弱信号引入突破性创新研究的识别中,重点关注突破性创新早期的各类弱信号,尤其是弱关联关系分析,以期实现早期预判。[方法/过程]首先,通过调研现有的识别方法,提炼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研究弱信号的必要性。之后,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介绍弱信号的内涵及表征形式,对其特征进行概括,梳理弱信号的几种识别方法。最后介绍弱关系分析的内涵及应用,提出借鉴多元关系融合算法模型可以实现多种弱关系的有效融合,获取更明确的信息。[结果/结论]突破性创新的识别研究中受关注最多是文献间的引用关系、主题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等强关系数据,而弱关系蕴含着更多元化的信息,加强弱关系分析可以实现对突破性创新研究的早期预判。未来研究需要寻求有效捕捉弱关联的方法,注重主题的动态演化规律,如利用高阶网络模型分析有效弱信号,提高突破性创新早期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对专利技术组合的应用及识别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现存问题,针对筛选与推荐实用专利技术的需求提出可改进的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对专利技术组合进行概念界定,基于企业专利技术活动的需求归纳总结专利技术组合的应用方向;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对专利技术组合的识别方法进行分析评述。[结果/结论] 已有面向转化运营专利技术组合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分散,工作量巨大,不能满足实用技术筛选和推荐的需求。未来研究思路:不同应用范畴下的专利技术组合识别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有针对性地筛选与抽取技术关键词以及引入知识组织的方法将可能是有效提高组合识别效率的重要途径,促进专利技术组合识别应用需要多种方法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宗张建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6):132-142
[目的/意义]睡美人文献是一类蕴藏着巨大科学价值的文献。对国内外睡美人文献识别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梳理,形成比较完整的综述内容,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按方法属性将识别方法总结为4类,概括各识别方法的基本思路、识别标准、优点及局限性,并参照睡美人文献识别方法的4条原则进行对比,指出各识别方法的适用范围。[结果/结论]睡美人文献识别方法已由单一逐渐丰富,从主观参数向客观指标演变,从单一引文曲线向多种形式曲线并用发展。未来睡美人文献识别研究可从睡眠深度标准再定义、识别方法再组合上深入。此外,还需重视睡美人文献的定性研究和识别方法的验证性研究,重视睡美人引文价值的测度以及预测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Purpose/significance]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summarizes research status and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Method/proces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mainstream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analyze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act on the research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combined with typical cases, then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Result/conclusion] The curr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conclude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he common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re mainly based on measurement models, bibliometrics and text mining methods, and they are increasingly inclined to be multi-method fus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research. Future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o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promote the timeliness of identific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from data source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e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fus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of multi-source data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对学术论文引用预测影响因素和预测方法进行梳理,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预测影响因素和预测方法的相关内容和特点。[结果/结论] 现有影响因素指标繁多,无统一标准;预测方法理论基础薄弱;引文预测动态性研究不足;预测模型通用性受限。未来应加强引文预测的理论研究、加强传统文献计量和替代计量的结合、加强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应用、建立统一的基线标准、构建更加精准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diction methods of academic paper cita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used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ademic pape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d the relevant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diction methods.[Result/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indicator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but there is no unified selection criteria.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rediction methods is weak. The research on dynamics of citation prediction is insufficient. The generality of prediction models is limited.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itation prediction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bibliometrics and alternative metrics, the deep applic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establish a unified baseline standard, a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model.  相似文献   

14.
王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3):144-148
[目的/意义] 对《基于科学计量学指标的科研评价》一书进行评介,旨在为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详读全书,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本书的特点和精华。[结果/结论] 该书具有研究体系完整、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结构清晰、研究指标易于量化等特点,运用科学计量学指标和测度方法来进行科研评价,可为评价科技期刊质量以及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分析古代提要和现代摘要的异同得失,有助于完善文献揭示的技术方法,并为理解"文献的本质是什么"从而进一步反省人类现有的知识观念提供观察视角。[方法/过程] 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两者对文献本质的不同定位,系统比较古代提要和现代摘要在"陈述什么"和"怎么陈述"上的不同取向。[结果/结论] 先贤从"文以载道"的高度定位文献,因而重视"知人论世",期待通过作者之"人"及其生存境遇之"世"的还原,揭示"文"背后的"道";现代文献只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缺乏形上之"道"的内涵,相应地,现代摘要重在对文献所记录的客观知识的"浓缩",由此形成了形式化、规范化的陈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