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遍地开花的民生新闻面临同质化的挑战,后起之秀的闽南语民生新闻要如何发展壮大呢?地市级电视台思考的重点不是连线报道类的硬技术,也不是新闻调查类的深厚功力,而是融入本土生活的独特视角.论文通过漳州电视台《本地话新闻》的成功案例,说明“方言style”的重要性,而且要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品牌塑造与新闻报道的双赢驱动,才能增强闽南语新闻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版营销专家,实战型出版培训专家三石先生针对目前出版业和出版市场的现状,提出了从市场调研——选题策划——文本编辑——装帧设计——媒体宣传——渠道选择——终端推广的"出版全程整合营销"概念。在他的这一理论中,选题、制作、市场是一个动态的连贯性的营销概念。通过对《迎男而上》一书的畅销现象进行关注分析,用这一经典成功案例印证了出版全程整合营销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祖国大陆第一个以闽南话方言播出的广播频道——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闽南话频道2002年元旦正式开播,每天以18.5个小时向闽南、台湾省及东南亚等地的闽南语听众播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广播节目。闽南话是汉语重要方言之一。它源自古代中原的河洛话,广泛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台湾绝大部分地区,广东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及浙  相似文献   

4.
方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国家要求推广普通话,但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近年来,方言栏目在全国各地媒体上陆续开花,武汉本地媒体的方言栏目也不少。电视广播节目方面,武汉电视台的《都市茶座》开先河,后起之秀如《阿星笑长开讲》、《经视故事会》也都受到观众热捧,楚天交通台的《好吃佬》已成为电台品牌方言栏目。同时,这些年江城几家报媒也先后推出方言栏目,如《武汉晚报》的"九头鸟"专栏,主持人丁金汉以方言报道社会新闻;《楚天都市报》"汉味茶馆"专版,从各个角度探讨武汉话;武汉晚报全娱乐版面改版后,也顺应潮流推出方言评论栏目,以"纯嘴劲"为栏目名,侃尽一周娱乐大小事。作为该栏目记者,在几年的新闻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以方言  相似文献   

5.
1994年,重庆电视台创办的《雾都夜话》开启了方言类电视栏目的先河.此后,方言类电视栏目作为我国电视栏目中独有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成为荧屏上的一道亮点.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方言类电视栏目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并没有像其他类型的栏目一样迎来飞速发展期.但面对如今电视"媒体分众化、大众圈层化"的发展态势,可以预料,方言类电视栏目的发展必将稳步上升.在此,笔者通过对山西公共频道方言类栏目《新老西儿谝吧》的分析,来探讨未来方言类电视栏目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下开辟出一条独有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面对收视率的压力,各家媒体纷纷出招。例如2012年5月6日,厦门卫视推出了一档娱乐资讯类栏目——《娱乐加油赞》。卫视频道的娱乐资讯类栏目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栏目如何借用明星的人气效应,进行"零成本"宣传推广,基于此,以韩星李敏镐来厦宣传为例,借用传播学的"议题设置功能理论",整合多领域的资源和渠道,借力明星来扩大影响力、提升收视率。这对于其他电视栏目的推广和营销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玥 《今传媒》2010,18(10):134-135
论文主要集中讨论闽南话播音与普通话播音的异同点,全文以讨论祖国大陆第一个方言广播频道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节目为引子,引出对闽南话节目的研究和讨论,从闽南话的由来和传播、与普通话相比闽南话自身的特点所在、从普通话播音看闽南话播音的特殊之处及方言节目的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综合阐述闽南话节目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文章以大量的实例作为印证观点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闽南方言区是华夏民族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地区,明清以来,西方传教士陆续进入南洋群岛和闽南内地与台湾,为推行西方宗教文化而学汉语、习方言,创造闽南方言罗马字(又称白话字),客观上成为我国语文现代化的先声。然而,滥觞于16世纪南洋群岛的教会闽南方言辞书和后来的各类闽南方言教材、闽南土白圣经译本、《论语》等中华典籍闽南方言译本,记录了几百年前的闽南话,现大部分存于海外,因大洋阻阔、学科隔阂、文献资料的限制,多不为学界所知,其研究颇多疏漏,难以一窥全豹。为此,有必要扩大视野,在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宗教史、教育史、语言学史等大背景下,重新全面审视这一时期中外汉语及闽南方言研究的成果,以期对此作出较为系统、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文化台独"势力从中作梗,在台湾坊间,"台语"的说法大有取代"闽南话"、"闽南语"的趋势。闽南话进入台湾四百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融入了荷兰语、日语及台湾原住民语元素,使得如今台湾的闽南话跟大陆祖地的闽南话有了些微差别。然而,用"台语"这个名称来指称此地的主流方言是不妥当的,说"数典忘祖"也不为过。本文梳理了当下闽南话与"台语"播音主持的几点异同,释答了对台方言广播在声音表现与归属感营造方面的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10.
叶亦武 《东南传播》2016,(10):31-32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深入是大势所趋,闽南话对台广播如何在融合与创新间,在情感的宣传上,走出一条"可听"的"味道"元素,以情感共鸣拉近台湾同胞的心理距离,体现闽南话对台广播的功能与特质,无疑是闽南话对台广播同仁的思考方向。本文以东山人民广播电台闽南话节目《海峡七彩虹》为例,阐述情感元素在对台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情感元素,提升对台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楼益华 《视听界》2014,(6):98-99
在强势媒体的夹击下,为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一些城市台使用本地方言播报新闻。常州地处齐梁文化中心,北濒长江,南临太湖,是连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中间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造就了独特的常州方言。常州台于2005年推出首档方言类节目《龙城山海经》;同年,常州台《社会写真》栏目开辟"有话要说"单元,用常州话点评民生新闻;2008年12月15日,方言节目《生活369》开播,成为常州台生活频道的主打栏目。  相似文献   

12.
从2008年3月31日起,居住在欧洲、美洲、亚洲近50个国家的海外温州人在搜索家乡的电视节目时,又多了一个新的选择——《闲事婆和事佬》。至今,该栏目与浙江卫视国际频道合作已播出了160期。《闲事婆和事佬》是以帮忙为节目核心,以温州话为播报形式,以温州人?温州事为节目内容,以可看性、贴近性、服务性为节目宗旨的一档方言类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13.
邱玮 《新闻实践》2013,(8):65-66
《噶是噶非》是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于2011年开播的一档方言小品剧综艺栏目(2012年改于公共频道播出)。栏目语言风格多样灵活,立足江浙一带方言,以杭州话为主体,间杂绍兴话、苏北话甚至天津话,演绎时下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最热门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4.
获奖     
《视听界》2010,(1):4-4
2007-2008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该奖项由广电总局、中国广电协会评出,江苏卫视《人间》栏目荣获优秀栏目大奖;江苏广电总台广播传媒中心创作的《陈光标,“首善”大爱》、《开启海峡两岸和平之门》分别荣获广播新闻类专题大奖和对港澳台节目大奖,另有5件作品获提名奖;无锡广电集团报送的《戏曲文化专题片〈黄河戏话〉》荣获电视文艺专题片大奖;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     
《声屏世界》2014,(1):17
正恒安集团七度空间品牌在2012年推出新品——"公主系列",将市场目标瞄准追求高端生活品质的年轻女性,旨在打造国内首个高端卫生巾产品。卫生巾品牌因其比较私密的特性,在大众传播中会受到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局限。而这些局限没有限制七度空间的品牌发展,反而在高难度系数下迸发出更多创意手法。2013年,新品"公主系列"如何营销?七度空间在全国上演了一场大型的校园整合营销战役,从植入青春励志剧《等待绽放》开始,在电视剧热播期间借势营销,启动大型校园选秀活动——"寻找7公主",线上线下活动  相似文献   

16.
周豫 《新闻前哨》2010,(5):87-88
IMC理论——“整合营销传播”是上世纪90年代最伟大的营销革命。1993年舒尔茨等在《整合营销传播》一书中首次提出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7.
陈稚瑶 《出版参考》2021,(11):71-73
地方方言的词汇系统中,存在大量来自普通话的词语,它们在形、义上与普通话相同,仅在读音上有所区别——这类词即"对音词".方言词典如果只收录地方特色词汇而不收对音词,可能影响词汇的系统性;而如果收录大量与普通话释义一致的对音词,又可能造成内容的冗余.本文以《闽南方言大词典》为例,探讨方言词典是否应该收录对音词、如何处理对音词以及辞书数字化背景下方言词典对音词收录的新的考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邑萍 《东南传播》2010,(7):167-169
在向节目要收视率的今天,电视文化节目遭受着极大的生存困境。而以传播闽南文化为主旨的《闽南风》栏目已打造成一档个性鲜明、雅致沉稳的栏目,至今仍然延续着较好的观众美誉度,本文以《闽南风》栏目的实践探索为例,从其创办主旨、栏目设置、节目讲述方式等方面探讨地方台应如何办好本土特色文化栏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广电报从全国来看,目前大都处在经营困难的境地,主要表现是广告经营的危机。如何走出困境,突破瓶颈,除做好自身媒体定位外,借助活动营销,依托央视品牌栏目进行深度合作、整合营销传播,可以说是在困境中的新探索。《徐州广播电视新周刊》2009年4月联合“非常6+1”举办的“非常6+1”徐州选秀,可以说就是《徐州广播电视报》借助央视品牌栏目彰显地方媒体品牌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0.
廖一杰 《东南传播》2010,(8):199-200
和普通话播音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不一样,闽南方言广播一直没有自己的标准,没有所谓的"三级六等"分类。面对不断发展的闽南话方言广播,如何做到播音语言的"字正腔圆"是其面临的一个尴尬又不得不严肃对待的问题。因为闽南方言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字正腔圆"有不同于普通话播音的更多内容,也只能通过不同于普通话播音的方式做到"字正腔圆",达到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