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玉亮  张利民 《传媒》2008,(11):112-113
怎样理解社会新闻?怎样认识社会新闻的作用和地位?怎样做好社会新闻?这是编辑记者经常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普通读者看报纸,可能不会想那么多,比如哪条是教育新闻,哪条足时政新闻,哪条是社会新闻……而对于我们记者来说,新闻有着严格的分类,记者也因为跑的战线不同,有着“时政记者”、“产经记者”等各类头衔之称。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新闻工作者正面对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记者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的角色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冲突。怎样在社会转型期做好记者的角色认知,进而实现记者的工作价值?本文将从社会转型期记者角色面对的冲突和做好记者角色认知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抓新闻难,写社会新闻更难,难就难在没有新鲜的“活鱼”,只要捕捉到好的社会新闻线索,写社会听闻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培养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记者只有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具备了较强的新闻敏感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才能获取好的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5.
尽管邵飘萍没提过"新闻专业主义"这个词,但从他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一直都在追寻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并坚定不移的践行着。具体表现在重视新闻材料,以新闻为本位、报刊是社会的耳目、重视记者地位、重视新闻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如果受众对新闻失去信任,记者将失去在社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而这种信任正在被侵蚀。随着煽情主义替代了客观报道,西方民主社会的受众正在逐步悖离新闻媒介。如果西方社会的媒体要重拾大众的信任,并在新增市场中被推进,新闻业就必须在内容和形式间求得平衡,而此平衡的取得须从新闻教育内部开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浙江省政协主办的《联谊报》为例,分析了在社会形势变化中,报刊、记者怎样另辟蹊径,做出独具特色的新闻与报道,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给世界带来重大的变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都受到这一技术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也许只有工业革命和印刷术可以与之媲美。新闻事业迅速、敏锐地反映着时代的变化,同时,其自身重要支撑之一──新闻教育,也因为网络的冲击而发生深刻的改变。 教育在知识经济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能否清楚、及时地认识新技术对新闻教育的影响并找寻到有效对策,对21世纪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态势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21世纪的新闻教育必须人文与科技并重 《中国记者》1997年初曾发表了《部分新闻院、系(专业)…  相似文献   

9.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人眼里,记者是个让人羡慕、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记者是舆论喉舌、是无冕之王、工作自由、生活光鲜……但真正做了记者的人才知道,无限风光背后,有不为人知的尴尬、辛酸.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常能听到或看到一些记者、主持人出现词不达意或词语使用不当的情况使媒体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成下降趋势。这说明,日常的资料积累和知识储备对记者的重要性。而社会新闻记者更是如此,因其涉及面广,内容较杂,责任更大。  相似文献   

12.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10,(14):104-104
记者个人社会地位的沦落,也是新闻媒体社会地位的沦落。人家表面上是不在乎你记者,实际上是不在乎你媒体了。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新闻是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其报道形式大致可分为正面、负面两大类。怎样把社会新闻展现给读者并让读者接受,是新闻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要掌握的。采访技巧的运用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  相似文献   

14.
记者是什么? 记者是现代不同媒体从业人员的统称。 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 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为所供职媒体提供新闻。 记者的自身素养应该怎么样?  相似文献   

15.
袁伟 《视听纵横》2007,(3):117-117
记者,这是一个多么崇高而神圣的称谓。在西方,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我国著名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曾经寄语记者,"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记者的新闻道德是和一般的社会道德交融在一起的,像水与乳那样难于分开。著名记者邵飘萍在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中论述"外交记者之资格与准备"这一问题时,把"品性"作为记者资格的第一要素.邵飘萍认为: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在我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最初的记者,主要是由晚清科举文人构成的,民国初年开始有一些文学青年也参加到记者行业中。那时记者的社会地位颇低,戈公振曾谈到当时的情形:“往者社会之视报馆,盖卖朝报之流亚,服务其间者,文人之末路也。”但是在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媒体的社会地位提高,新闻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名记者而言,他的新闻敏感决定了其发现新闻、处理新闻的能力和水平。记者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观察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捕捉新闻、揭示事实、挖掘和分析新闻事件背后值得被关注的热点。只有具备了足够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快捷地捕捉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判断出传播价值的变化,并真实准确地呈现给观众。由此可见,增强"新闻敏  相似文献   

18.
因其“与生俱来”的特殊属性,一个地区的党报无疑当是该地区的主流媒体。 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著,社会地位高——在我国,党报主流媒体的地位是自身数十年如一日“修炼”出来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如何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如何应对日趋惨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主流地位?……这些,都是党报必须直面的新课题。正是为了探索这些新课题,作为武汉地区最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是当今各媒体拼抢的主阵地之.也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个主要领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除去媒体常没的新闻热线外,记者该如何挖掘社会新闻?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只要用心.把身子沉下去.社会新闻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0.
骆正林 《记者摇篮》2004,(11):35-36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