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从事企业报新闻工作已近六年,深深体会到企业报记者除了要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观察和理解能力以及熟悉和了饵本企业知识的“内行”功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一、企业报记者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企业报的特点决  相似文献   

2.
企业报的记者往往将思维空间局限在企业的范围内 ,缺乏放眼企业以外的大社会意识 ,难免使企业报的宣传报道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就企业报的记者应具有大社会意识的问题谈点看法。企业报的记者应当树立大社会意识 ,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对企业报道的要求 ,也是企业报的记者适应形势变化 ,提高自身素质所必不可少的。企业这个小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 ,社会上的任何变革都会在企业内有所反应。因此记者的视角能够向企业以外伸展 ,对企业的报道往往会更加全面 ,更加深入。要做到这一点 ,记者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 ,拓宽眼界。一般来讲 ,新…  相似文献   

3.
记者是社会工作者,具备敏锐的社会意识本是记者必备的素质。然而,企业报的记者由于长期将自己的思维空间局限在企业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关注的目光也往往集中在企业这个小社会上,常常忽略了企业以外的大社会的种种变化,使企业报的宣传报道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企业报的记者怎样具有大社会意识?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而企业报记者的新闻采编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针对企业报记者如何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展开谈论,并且得出了相关的几点主要措施,同时也指出企业报的记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问题,才能够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入水深者得蛟龙".对于企业报记者而言,这水指的就是基层,企业报记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才能抓到"活鱼".不深入基层,光靠漂在上面就不能了解具体情况,不可能发现,不可能积累,最终会失掉新闻报道的源泉.深入基层是企业报记者最大的优势.因为他们就生长在企业一线,与基层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举办了两期报业编辑、记者岗位培训班,来自全省40余家省市县党报、企业报、专业报、生活类报的220余名编辑、记者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是具有交流职工思想、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综合功能。拿我们上海无线电四厂《凯歌报》来说,1986年8月,我厂实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某些部门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职工传说被免职的干部是因为犯了错误。编辑部派记者走访了人事科,阐述  相似文献   

8.
作为企业报记者,参与重大事件采访的机会不是很多,但如果有了这样的机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并取得成功的采访,对一名企业报记者而言,会感到非常兴奋和自豪。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报,已成为我国报业队伍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但由于企业报在新闻资源、发展空间、读者群等方面受到的行业局限性,企业报记者  相似文献   

10.
唐小平 《青年记者》2007,(12):59-60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提出,铁路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一名企业报记者,能否正确理解把握企业的变化,为铁路改革发展提供正确的舆论引导,这对企业报记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省第一个市级企业报组织——无锡市新闻学会、记者协会企业报分会1988年12月7日正式成立。无锡市一万多家企业中,有企业报达数百种,他们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成立的企业报分会,将担负起无锡地区各企业报之间以及同外地企业报之间的业务交流、学术研究等项任务,积极  相似文献   

12.
李方 《青年记者》2002,(7):25-25
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报记者能否把握住企业的变化,能否正确地理解新的经济现象,能否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这对记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报记者面临着其它媒体的强大压力。总之,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3.
沈洪香 《新闻三昧》2000,(11):38-39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如何搞好企业报的经济报道,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已成为企业报社长、总编们苦思冥想的重要课题.成为企业报编辑、记者苦苦探求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职工读者对企业报关注的热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必要对企业报经济新闻进行探讨,使企业报经济报道的指导性不致滞后企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报道企业文化问题正在成为上海企业界、理论界和许多企业报关注的一个“热点”。在中共上海市委公开进行“上海市企业文化交流研讨会”的前一天,11月12日,上海数十家企业报的总编辑和一些专家学者在上海铁路局联合举行“企业报和企业文化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日评”,是新开辟的一个专栏。本刊是中国企业报协会会刊,为了搭建协会与会员间的桥梁,沟通协会与会员之间的信息,本刊邀请中国企业报协会有关同志,对企业报目前存在的问题、倾向以及好的做法、经验、撰写评论文章,每月发表一篇,供企业报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行业报记者站作为行业报社在其登记地以外设立的开展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活动的机构,是行业报纸媒体的末梢神经,具有行业统一性、地域接近性、舆论集约性和受众贴近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行业报记者站直接为行业报提供前沿、鲜活的信息,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一线通讯员,为企业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成为诸多企业寻求增效的捷径.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在企业快速发展、新媒体不断崛起的形势下,面临着宣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宣传人员队伍不断精减的压力.如何将行业报记者站工作和企业的宣传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笔者认为:定位确立理念,机制激活潜力,策划保证效果,人才支撑质量,沟通营造和谐,有为争得有位.  相似文献   

18.
(记者罗菱)10月28日至11月1日,全国大型企业报第五次经验交流会在江苏连云港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记协委托中国企业报记协和研究会筹备,由江苏省盐业公司《江苏盐业报》社承办的。来自全国各省市近40家大型企业报的负责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企业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化企业报新闻改革、把企业报办好办活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杨健 《新闻三昧》2006,(11):17-18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需要,是防止滥用权力、纠正不良作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但企业报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才能让读者感到“既有灯的光芒,又有剑的威力”。一、企业报舆论监督面临的困扰对于靠企业生存的企业报,要开展批评报道,进行舆论监督,记者和报社领导确实感到为难。为什么?有如下原因:来自多方说情的困扰。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人员众多,生活集中,尤其是铁路企业报的记者,妻子或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在这个群体当中。当记者采写某一单位的批评稿件时,被批评的站、段得知信息后,就会迅速行动,寻找并打通…  相似文献   

20.
驻站记者作为报社新闻触角的延伸,是媒体体现全面性、及时性的重要力量,是新闻作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企业报的驻站记者,因为远离中心,不可能像编辑部的记者那样随时获得新闻线索、采写到重大新闻。尤其是企业报,因受报纸规模、受众及所在区域等因素的制约,重大新闻资源少、视野受限。但是,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