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惠 《声屏世界》2006,(10):66-66
在上海的方言里,有一个使用频率极高、涵义极为丰富的词语:搞弗懂。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搞不懂”。眼下常常看到读到一些新闻,如果给它们冠之于“搞弗懂”,大概再合适不过。我认真留意了一下,“搞弗懂”新闻大致有三类:——不知是对是错。有新闻说,某地一个镇为了大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专门制定了一项规定,要求镇机关干部每年人均出工200个,为当地群众义务修筑大小道路、桥梁等,深受百姓欢迎。作为机关干部,能利用工作之余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自然是件值得称道的好事情,可问题出在这“每年人均出工200个”上。每个机关干部都有自己…  相似文献   

2.
陈光 《新闻前哨》2003,(9):32-32
科技新闻的传播立场,具体地表现为“科技”还是“新闻”的选择。这种选择渗透于传播过程的3个主要环节——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 ①传播者:科技新闻究竟由谁来写,是懂科技的人,还是懂新闻的人?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科技记者,既要懂科技,也要懂新闻。但是,这就像摄影曝光,毕竟有一个光圈先行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濮阳军分区常委十分重视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今年初,他们为机关各科(室)订阅了《新闻与成才》等业务杂志,并定期邀请上级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讲课;在机关干部夜校学习中增设了新闻写作内容,定期讲评稿件,及时向机关干部通报宣传要点,使机关干部学有书籍、问有老师、写有方向,从而在机关干部中形成了“人人心中装新闻,积极主动控新闻、满腔热情写新闻”的可喜局面。截至4月下旬,机关干部人人都在省级以上报刊电台见稿1篇以上。濮阳军分区机关干部业余写稿形成风气@管曙光  相似文献   

4.
在谈到机关干部如何结合工作搞报道时,一些新调进机关的同志说:“我们也想结合工作写点稿,可总是找不到线索,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确实,我刚进机关那阵子,也曾为“找不到米做饭”犯过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经过一些“老机关”的传帮带,我发现,机关干部在理解首长意图、熟悉基层情况、了解官兵疾苦等方面比新闻干事有许多优势,而且获取报道线索的途径和渠道也很多。──把上级的精神“琢磨”透。军委、总部和军区的红头文件、传真电报,以及领导的讲话精神,往往是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实际上也是这个时期或…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是新形势下部队、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机关建设,活跃机关工作的重要方面。这项工作搞好了,能使整个机关更有朝气,有活力。但有的同志认识不够高,认为结合工作搞报道是“份外事”,发展还不平衡,在机关还没形成风气,群众性报道工作的威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些不足,使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坚持下去呢?一、要充分认识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的重要性首先,结合工作搞报道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战线上的充分体现。在革命战争年…  相似文献   

6.
通讯员园地     
结合工作搞报道蔚然成风本刊讯赵贵宁、刘蕴春、苏靳欣报道:武警安徽总队司令部机关干部结合工作写报道蔚然成风,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去年以来,他们共在军内外各级报刊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司令部机关从部领导到机关每个干部,人人都有新闻稿件发表。陵县人武部为报道员配“五机”本刊讯吕希华、代东彬报道:山东省陵省人武部十分重视新闻报道工作,截止目前,已为业余报道组配置了微机、打印机、照相机、传真机和电话机,使新闻报道员有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报道工作的开展,使该部连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为报道员办实…  相似文献   

7.
某地委宣传部长常批评那里搞新闻的同志。他批评在当地搞新闻的只能搞一些几百字的“豆腐块”,拿不出有“震动性”的东西来。他批评在当地搞新闻的同志写的新闻“不全面”。他的全面,是指大而全。他批评在当地搞新闻的同志不认真报道地区召开的一些会议。实际上,这种各地区到时候都开的会,省报、省台都不报道,写去了也无用。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常年坚持搞报道的通讯员。近几年来,每年在各类报刊电台录用的稿件达300多篇。为此,许多人问我:“你是怎样处理好工作与报道的关系的?”我的回答是:“结合工作搞报道,工作报道两不误。” 一、工作之便抓新闻。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搞储源调查,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对此,我常在做这项工作时抓住时机,捕捉新闻。白天在调查中顺便了解一  相似文献   

9.
在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畔的一座军营里,流传着济南军区某炮团政治处主任郝本杰关心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新闻脑”郝主任有一个“新闻脑”,不仅因为他爱新闻。懂新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强烈的新闻意识。他说:“要想让报道人员写出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闻稿件,首先要丰富新闻报道人员的大脑,不时地为他们‘充电’。”他担任团政治处主任以来,每年都从政治处有限的政工费中拿出钱来,为团报道组订阅《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20多种报刊,让报道人员时时吸收“营养”。他每年亲自组织举办三期新闻报道人员写作培训班…  相似文献   

10.
宗培书 《新闻窗》2013,(4):93-93
新闻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老话,“新闻是没有专业的专业”。长期以来,大多数新闻从业者都认为,一个优秀的记者要具备“万金油”式的工作能力,什么都要懂一点。曾有一位新闻前辈用挖井来做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搞科研的就如同是在挖一口深水井.井口不大,但深;做记者的就如同在挖一口大口井,井口很大,但很浅。以此教导笔者说,做记者涉猎要广,什么都薯懂一地.伯不一帘惜徨名.  相似文献   

11.
我 1996年调到河南南阳市宛城区人武部当上了政工科长。可我这个科长是个“光杆司令”,除了日常工作,新闻报道的担子由我扛起来。总结这些年写报道的得与失,我深深感到有三点值得回味。   一是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搞新闻不热爱新闻不行,爱是前提,有了爱,才能钻进去,才能从被动到主动。我刚当政工科长那会儿,写的稿子投出去都是石沉大海,感到压力特别大。后来我把《新闻与成才》中“机关干部成才之路”这个专栏的文章专门编成一个册子,一遍遍审视同行们奋斗的足迹,从中受到启发。我给自己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成才”计划,…  相似文献   

12.
去年五六月间,北京一位新闻学者来乌鲁木齐,同新疆主要新闻单位搞了一次受众调查。返回北京时,我握着她的手说:“欢迎你明年再来新疆。”出乎我的意外,她却说:“新疆的瓜果虽好,可你们的新闻思想保守得全国少有,呆在这里会闷死,我再也不来了!”这一席话使我想得很多。我是学新闻的,时刻关心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程,了解关于新闻改革的各种观点,懂得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的深化在呼唤着新闻改革。在工作中,自己也一直嚷嚷着新闻改革。可是说来惭愧,我们报纸的改革主要是在形式上转圈:改进一些新闻的写作方法呀,搞一些密集性版面、增加信息量呀,等等。搞了一个农场领导压制、打击支边知青的报道,还被斥为“不真实”,说是向港报提供了“炮弹”,从此吓得重要的批评报道也不敢搞了。联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老话:"新闻是没有专业的专业"。长期以来,大多数新闻从业者都认为,一个优秀的记者要具备"万金油"式的工作能力,什么都要懂一点。曾有一位新闻前辈用挖井来做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搞科研的就如同是在挖一口深水井,井口不大,但深;做记者的就如同在挖一口大口井,井口很大,但很浅。以此教导笔者说,做记者涉猎要广,什么都要懂一些,但不一定懂得多。  相似文献   

14.
新闻窗     
北京军区某部机关干部业余写稿蔚然成风本刊讯臧建军李永亮报道:北京军区某部党委注重机关干部结合本职工作搞报道。去年不但为机关各科室订阅了大量的报刊和新闻书籍,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到部队讲课、传经送宝,派机关干部到报社学习,并在干部夜校学习中增添新闻写作内容,使机关干部学有书籍,问有老师,写有方向,机关干部业余写稿蔚然成风。某仓库着力提高新闻报道人员写作能力本刊讯何良喻华钢报道:近年来,驻青藏高原某综合仓库重视提高新闻报道人员的写作水平,该仓库为他们订购了《军事记…  相似文献   

15.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有偿新闻”,目前在新闻界越演越烈,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有偿新闻”违反法律,违背新闻工作职业道德,欺骗广大受众,腐蚀新闻队伍,受到各界人士乃至海外舆论的同声批评。但是,搞“有偿新闻”的,还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把“有偿新闻”同市场经济,同倡导报纸走向市场、承认报纸和新闻是商品性搅在一起。本期发表秦泽的专论:《驳“‘有偿新闻’有理论”》,就“有偿新闻”违背市场经济规范和交换原则作了论述,指出“有偿新闻”实质是权钱交易,新闻单位搞“有偿新闻”无异饮鸩止渴。秦德成的文章,也作了类似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山东分社高级记者李锦始终坚持在普通老百姓中搞调查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中,他每年有200多天,最多达315天在基层采访。在17个春节中,有15个春节在农民家中度过,搞过15年春节报道。他调查时习惯于住农村,而且多数是贫困村。邓小平在1982年听他汇报农村大包干情况时,了解到他当时调查过200多个村庄,说:“那你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可是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李纯杰却仍在新闻摄影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且每年都在报刊上发表数十幅新闻图片。 李纯杰今年51岁,是许昌市地税直属分局第三税务所的干部。1991年,他喜欢上了新闻这一行,经常采写一些本系统的消息发表在报纸上。那时候他有一个“傻瓜”照相机,平日里拍到一些反映许昌变化的照片,冲洗出来经常自我欣赏一下,日积月累,积腋成裘。1994年4月在一些同仁和有关部门的鼓励下,他“生了一个念头:搞一个“故乡之春”摄影展,于是他刊用业余时间自己编辑、设计、制作了几大块版面,把几年来他拍摄到的能够反映祖国和家乡巨大变化的照片编排上,配上文字说明,摆放在单位门口,向过往行人展览。展览收到了良好的反响。通过这次展览,李纯杰感到图片更能客观、直接地向人们传达信息,而这正是自己写作能力所不能及的。于是,1995年,李纯杰尝试着在《许昌日报》上发表了第一幅摄影作品,这幅作品的发表,坚定了李纯杰搞新闻摄影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时下,有这样一种说法:“搞新闻采编,贵在立意,至于‘新闻语言’,没啥学问,做到文通字顺就行了。”年轻人这样说,就连一些多年搞新闻工作的老同志,有时也如是说。 这是一种误导。新闻语言是新闻的表现形式,是规范化的民族语言在新闻文体中的运用。毋庸讳言,搞新闻采编,立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立意是新闻的  相似文献   

19.
近5年来,我坚持结合工作搞报道,每年在各级报刊刊稿都在百篇以上,4次荣立三等功。对此,我体会最深的是:机关干部在结合工作搞好报道时,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作为机关干部,你结合工作搞报道的题材从哪里来?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因为机关干部与部队的中心工作有着更具体、更直接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所干的就是中心工作,这是新闻工作者无法比的。新闻专职人员必须经过深入采访才能得到的东西,而机关干部大都不需再采访即可成稿。那么,如何才能把自己熟悉的东西写成稿件?实践使我体会到:首…  相似文献   

20.
谢顾问:我搞报道已有4个年头了,虽被军内外报刊采用过一些稿子,可都是些“小不点”,甚至只是三言两语的简讯。有人劝我写些“大块头”,我也想写几篇一鸣惊人之作,可就是写不出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出“大块头”的稿件?54951部队别培海别培海同志:作为一个已有4年采写史的老通讯员,想写出点有分量稿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定要明白,有分量的一鸣惊人的稿子不一定非是“大块头”不可,有些“豆腐块”新闻同样也很有分量,同样受读者欢迎。你注意到每年被评上奖的好新闻了吗?它们不少是几百字的短新闻。能写出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