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2.
3.
朱亚玲  程华 《图书馆学刊》2023,(11):72-76+82
通过对国内典型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应用现状调研,分析图书馆在智慧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服务功能、实现路径,并结合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应用的对比分析,提出系统规划、社区驱动、功能设计等智慧图书馆建设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借助智慧校园的建设平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拓展服务功能、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文章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建设,并提出了建设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展望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高校智慧图书馆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前提,体现出了其高效、便捷、物联的主要特点,以图书馆全方位的发展为前提,实现其数字惠民的本质,这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智慧图书馆的六大要素进行了认真剖析和阐述,从一个基层图书馆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智慧图书馆的认识,让我们看到智慧图书馆不再是一个概念,它将最终体现在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8.
9.
智慧图书馆环境下智慧馆员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智慧图书馆的含义,提出了智慧馆员培养的重要性及未来智慧馆员应具备的六大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数据挖掘的能力、网络安全维护的能力、新知识快速吸收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并从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从实践中积累智力财富、提供学术研究环境、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及激励机制等六个方面探讨了智慧馆员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讨论了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及智慧图书馆员的内涵及特征,指出图书馆的智慧服务需要智慧图书馆员的存在,并强调了智慧图书馆员的特征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陆 《图书馆论坛》2007,27(1):18-21
批评了图书馆“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知识管理与读者服务相统一、“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相统一,以促进信息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施博  魏佳 《传媒观察》2020,(5):82-87
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后,很多艺术类高校的学生积极以"艺"抗"疫",用艺术的视角,聚焦当前疫情环境下的民生问题,表现出极高的媒介素养。本文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探讨融媒体时代艺术专业媒介素养的教学与实践,分别从图片、影像、音乐、社交平台、产品设计以及装置等抗击疫情的艺术作品来分析媒介素养教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浅阅读"是具有人文价值的有效阅读形式,它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局限性,否定与排斥"浅阅读"对提高全民阅读率是不利的,正视"浅阅读"的存在、挖掘它的价值、引导其发展方向才是学术界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市场营销原理,将其运用于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提出了“经营图书馆”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1948年10月18日,并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日子,只不过碰巧手头上有两份形成于这一天的材料,而且有点意思,随手写来,以为试笔。一份是大溪档案中蒋介石给当时上海市长吴国桢的电报,见《筹笔》第10册《京沪失守与反共戡乱上》,编号16280。上海吴市长:关于扬子公司事,闻监察要员要将其开办以来业务全部检查。中以为依法而论,殊不合理。以该公司为商业而非政府机关,该院不应对商业事业无理取闹。如果属实,可属令侃聘请律师进行法律解决。先予详讨其监察委员此举是否合法,是否有权,一面由律师正式宣告其不法行动,拒绝其检查。并以…  相似文献   

17.
正确理解"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和实质,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对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契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学科馆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契合点:学科馆员服务的主动性、个性化与专业化.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9.
目前,实时竞价(RTB)广告已成为数字广告业发展最迅猛的领域.“实时”意味着以技术改变广告业的生产方式,而“竞价”则完成了广告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文章在对实时竞价广告的产业流程以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RTB广告是如何通过不同市场主体、技术及运行机制的安排实现“实时”与“竞价”,从而改变广告业的传统运行方式与商业逻辑的.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不崇尚炫耀暴露相比, “秀”的兴起是互联网蓬勃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理想化的自我表演,“秀”受到媒介技术“中介化”的深刻影响.文章指出,新型人际关系的出现以及自我呈现技巧的提高,使传统中国人在固定交往关系中被压抑的“自我”得到释放,不过,技术“中介化”也可能令“自我”陷入因交往关系复杂化和浅层化所带来的认同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