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98年末 ,集中国印刷源流之大成的《中华印刷通史》(以下简称《通史》)的繁体字本在台北出版了。《中华印刷通史》的编纂和出版凝聚着海峡两岸众多印刷出版同仁的心血 ,是海峡两岸出版印刷同仁合作的结晶。一编纂《中华印刷通史》(当时称《中国印刷史》)的动议 ,始于80年代中期。1988年初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李兴才教授率团来京 ,笔者与李先生面晤并讨论了印刷史问题 ,彼此在“应从科技史角度研究和著述印刷史”等方面达成共识。为尔后用“大印刷史观”研究和著述印刷史奠定了理论基础。1993年12月 ,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奠…  相似文献   

2.
由范慕韩任主编、万启盈、张树栋任副主编的《中国印刷近代史初稿》近日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 这部60余万字,历时4年才完成的印刷史巨著,具有填补印刷史著述上的空白的性质。与已往的印刷史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它是数十位印刷技术、印刷史、出版史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我国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②它首次以印刷技术的发展水平来划分印刷史的分期,  相似文献   

3.
1991年冬,心脏有病,住院治疗期间,读张秀民先生的名著《中国印刷史》度日,获益不少.但对唐、五代江苏印刷史料的某些论述,微有不同看法.笔者蜀人,在江苏工作逾半个世纪,对江苏印刷史料关注稍多,因撰《唐、五代江苏印刷史料校释--读《中国印刷史》札记》,在《江苏出版史志》1992年1期刊载,藉供修《江苏出版志》者参考,并求正于研究中国印刷史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香港《印艺学会月刊》第197期(2000年5月)上曾发表《DAM与CTP》一稿,后《中国包装报》曾予转载。但为了进一步引起国内出版及印刷业界的重视,特借上海《出版与印刷》的专栏,再谈D.A.M.。    相似文献   

5.
王徵著述考     
晚明会通中西的天主教学者王徵,一生著述很多.根据他的七世孙、清朝嘉庆年间的王介所记,"有数十种,累百万言".王微著述在王徵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中西文献交流史、中国科技史、中国语言学史等领域的学术价值很大.因王徵忠于明朝的立场,决定了他的著述遭到了清朝统治者的查禁、损毁,加上历史上的损佚,其著述所存仅十之一二.但历代学者对于王徵著述的搜集和整理却没有间断过.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全面梳理王徵著述,以飨学界.  相似文献   

6.
韦庆远是我国著名的档案学家和明清史学家.本文着眼于韦庆远先生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别从韦庆远生平及其中国档案史著述、韦庆远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历史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于震寰早年在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等处服务多年,后长期工作于美国汉和图书馆,直至1973年退休.在国内期间,他历任中华图书馆协会总事务所书记、执行委员会常任书记、事务所常务干事等职,长期负责处理协会的日常事务.工作之余,他或翻译或著述,介绍国外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研究中国图书馆史和印刷史、目录索引、图书分编等,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印刷史是中国科技文化史研究中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早在本世纪初的1904年,东京民友社就出版了日本学者岛田翰的《古文旧书考》。1925年,美国学者卡特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当时获得相当大的反响,激起了不少学者对中国印刷术历史研究的兴趣,引出了一批对其修订、增补、发展甚至是重复的著作。1953年,法国巴黎又出版  相似文献   

9.
出版史是对出版历史进行总结归纳的学科。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国度,中国具有悠久的出版历史。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一直是海内外的学术热点之一。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是指域外人士用英、日等文种出版的研究著述。由于外文的语种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以英文为主的撰述,兼及其他语种。从1925年美国出版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印刷史的著作至今,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已经有了八十余年的历史。根据这八十年来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一、海外早期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海外早期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眼于吴宝康先生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别从吴宝康生平及其中国档案史著述、吴宝康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及在中国档案史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后,中国出版史进入了高潮兴盛期,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研完成果层出不穷,综合著述成批问世。著名的有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史》,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宋原放、李白坚《中国出版史》等。二是研究范围不断开拓,诸多空白得到填补。三是研究方法多有创新,内容体例各有所长。四是研究成果形式多样,众多刊物提供阵地。五是研究层次不断加深,纠正不少谬误成说。六是研究目的日益明确,注意总结探讨规律。七是研究队伍不断扩大,规划选题逐步落实。八是境外学者积极参与,众多论著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2.
手工作坊式的出版方式,使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文不苟作"的著述出版观念和书籍中心的文化秩序结构.晚清报人通过"报"附于"史"、"报"高于"史"和"报"异于"史"的逻辑进路,颠覆了书籍中心的文化秩序结构和"文不苟作"的著述观念,论证了报刊的新闻性,标志着近代新闻意识的觉醒.晚清著述出版观念转型和新闻意识的形成,既意味着读报时代和大众社会的来临,也意味着文化权力由超越性士人向职业化报人转移.  相似文献   

13.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代,统一帝国崩解,礼法制度松懈;六朝人脱离了儒学藩篱,所以其性情得以发抒,其精神得以扩张,人们蕴蓄已久的创作活力与创作灵性,终于有了喷发的良机。民间著述蔚然成风,几乎“家家有史,人人载笔”。在自由、多元的著述风气之下,六朝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融汇古代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六朝学者推出了一批颇具建设性意义的文化著作。六朝人的文化思考与文化建设为中古中国文化传统的更新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素有私家著述尤其是私家著史的传统,但在汉魏以前,私家著述只是官家的补充,私家撰史有时被…  相似文献   

14.
四、专门史著作的出版各种专门史著述的出版,40年来成绩斐然。政治史、法制史、军事史、经济史、民族史、思想史、宗教史、教育史、文学史、艺术史、语言文字史、科学技术史等门类著述的出版,都有专文介绍,本文只着重对农民战争史、文化史、历史地理、史学史、华侨史等门类著述出版的情况略述一二。农民战争史著作的出版,经历了一个由热到冷的过程。从1949年到1980年,共出版了140余种这类著述,既有对中国农民战争的论集,也有农民革命史话,既有对自陈胜吴广起义到白朗起义的历次  相似文献   

15.
俞传正 《图书馆》2008,(1):19-21
范并思先生最近出版的<图书馆学理论变革:观念与思潮>是一本个人著述集,共收录其二十年间公开发表的论文26篇.本文认为该书反映了二十年间中国图书馆学的观念史、思潮史以及学术思想史,同时也是其个人学术史.  相似文献   

16.
于震寰早年在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等处服务多年,后长期工作于美国汉和图书馆,直至1973年退休。在国内期间,他历任中华图书馆协会总事务所书记、执行委员会常任书记、事务所常务干事等职,长期负责处理协会的日常事务。工作之余,他或翻译或著述,介绍国外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研究中国图书馆史和印刷史、目录索引、图书分编等,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17.
"史"的研究对于每一个学科而言都意义非凡。 它既要求呈现本学科的客观历史,又要求发挥著述主体的独立 个性。通过严肃的求证、系统化的梳理、有特色的分析,著述者在 整理知识的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阔的视野, 为相关领域的纵深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故而,"史"的研究无 论是在方法论意义,还是在学科价值上的地位都无可替代,也一 直为众多学者所孜孜以求。本期选取了近些年来出版的7部有一 定分量的"史"著一一评论,以期为读者描绘一幅丰富多彩的 "史"的研究的现状图景。其中涉及中国历史、学科史、文学史, 有大部头的论丛、丛编,也有小领域的专著和学人史论自选。它 们有的注重细节,彰显了"史"的严谨;有的生动有趣,跳跃着 "史"的睿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具有历史悠久且禀赋良好的印刷传统.殖民时期印度尼西亚活跃着规模可观的华商、华工,其中不少亦从事印刷出版活动.文章从荷兰学者的视角考察殖民地华人的印刷史,并检视其如何促进儒家文化传播、凝聚华人社会.  相似文献   

19.
傅云龙是晚清时代一位阅历非凡、著述丰硕的人物,是中国近代首次通过公开选拔公派出国游历官员之一.曾奉派游历日本、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六国,撰写《游历图经》等一百多卷研究外国的著作,在促进中国人认识外面世界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诸多贡献.但终究没被清政府重用在外交工作上,他的事迹也鲜为人知.本文将其人及其著述作一介绍,以方便更多的学者对他的研究,填补近代史的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20.
“史”的研究对于每一个学科而言都意义非凡。 它既要求呈现本学科的客观历史,又要求发挥著述主体的独立 个性。通过严肃的求证、系统化的梳理、有特色的分析,著述者在 整理知识的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阔的视野, 为相关领域的纵深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故而,“史”的研究无 论是在方法论意义,还是在学科价值上的地位都无可替代,也一 直为众多学者所孜孜以求。本期选取了近些年来出版的7部有一 定分量的“史”著一一评论,以期为读者描绘一幅丰富多彩的 “史”的研究的现状图景。其中涉及中国历史、学科史、文学史, 有大部头的论丛、丛编,也有小领域的专著和学人史论自选。它 们有的注重细节,彰显了“史”的严谨;有的生动有趣,跳跃着 “史”的睿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