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外宣在我国的对外发展中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树立国际形象、发展国际战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增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方式.文化外宣对我国的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传播与外宣新闻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国际舆论环境在中国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增强。作为全球发展俱乐部的重要一员,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重视和依靠对外宣传。从文化角度看,对外新闻宣传,实际上是一种力图超越不同文化差异与障碍的跨文化传播。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既受制于一定的文化,也传承着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①这一重要论述,对外宣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目标、内容、方法、渠道、对象等都有重大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媒体的"品牌"是做好外宣工作的重要力量,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使外宣更加生动、立体、贴近受众。本文将结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正在从以经济和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竞争逐步转向文化软实力竞争,而软实力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对外宣传形式来完成的。语言是传播的第一手段,也是国家软实力之一,对外宣传离不开翻译。对外宣传在从面向国内说服对象转向西方说服对象时,所要求的是一种"再构思"、"再表达"和"重构",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外宣翻译工作直接决定中国对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侨务外宣是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新形势下,侨务外宣因其得天独厚的对外传播优势,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与西方争夺话语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开展对外传播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侨务外宣在我国对外传播中有哪些独特优势和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多层次发挥侨务外宣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本文以山东侨务外宣为例,对侨务外宣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进行深入探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刘涵喆 《军事记者》2010,(12):37-38
军事对外宣传的中心问题是跨文化传播,而我军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的意识较弱、平台较少、人才较缺,需要采取切合中国实际的军事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的应对策略,以消解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读,跨越语言差异产生的障碍,解决语境差异带来的问题,构建跨文化传播的共同空间。  相似文献   

7.
对外出版往往需要用外语来进行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转换,甚至两种社会制度的政治考量.除基本业务素养外,对外出版工作者必须正确区分对内与对外出版的差异性,逐步树立以"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建构"为核心与本体,以政治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文化资本输出意识为实践指导原则与从业方法的"三位一体"外宣整体意识,才能确保对外出版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外宣出版物的传播效果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进而提升对外出版工作对国家利益的关切与贡献度.  相似文献   

8.
张琳 《军事记者》2009,(5):36-37
在全球化时代,对于以跨文化传播为主要实现途径的对外宣传而言,外语是其最基本的工具。惟有掌握娴熟纯正的外语表达与传播能力,才能顺利达成对外宣传内容的有效传播。从当前的情况看,加强我军的对外宣传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努力提高军事外宣人员的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闻外宣材料包罗万象,其需求的激增致使外宣过程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局面,其中出现的缺憾轻则影响传播效果,重则会有损中国的对外形象。新闻外宣词汇的特有功能、形式和特点要求外宣中采取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策略。本文探索如何从词汇层面上提取外宣文本中的信息,并运用恰当的策略来获得应有的功能,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却相对发展缓慢。因此,对外宣传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对外文化传播工作中,书、刊、报纸等纸质媒体是最基本的传播手段之一。由于互联网、无线局域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及智能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本文以纸质媒体为例,通过分析传统外宣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探讨传统媒体如何借助新媒体扩大对外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东北三省的经济与文化加速发展,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广泛地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是东北地区走向世界、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环节。作为对外宣传重要阵营的媒体则要切实承担起对外传播的职责,全面科学地分析形势,善用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来审视对外宣传工作,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对外传播信息,展示地区形象。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本文尝试梳理广西文化对外传播的优势与机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契机提升广西文化的对外传播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外宣新闻翻译要旨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翻译是对外宣传强有力的手段 新闻翻译是应用文体翻译中的重要类别,既担负着传播新闻资讯的使命,又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架起桥梁,是国际间信息和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西壮瑶医药文化“走出去”为导向,从传播学的理论视角,以“5W”传播模式为分析框架,厘清各传播要素在壮瑶医药文化对外译介中的具体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壮瑶医药文化对外译介体系,探索壮瑶医药文化对外译介传播的可行性路径,为广西壮瑶医药文化乃至全国中医药文化的对外译介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巴南区的对外宣传工作在巴南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新闻"三贴近"方针,围绕"创新求突破、特色出精品、工作重实效"的工作思路,以经济外宣、文化外宣、网络外宣为载体,以提高巴南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目的,切实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加强新闻策划,创新外  相似文献   

16.
适应中国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文化对外传播应走出"依附型"的轨道,积极探索转变传播范式。应立足"全球化的文化大格局""数字化的传播大格局",推进以价值观诉求为核心、以话语创新为支撑、以形象和软实力提升为目标的"对话传播",推进以"互联网+"重构传播要素及模式的"精准传播";应遵循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规律,积极推进以故事为载体的"故事传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提升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施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走出去工程",提高我国的对外传播软实力,我国多个省市电视台都成立了国际频道,对外播放精彩的节目。广西台基于立足东盟,面向全球,宣传广西的理念,于2010年初成立了国际频道。目前广西台国际频道汇聚了台内各优秀节目,传播内容以文化类节目居多。综观广西台的经营状况和节目安排,笔者提出政府应加大重视力度、国际频道做好受众分析、在节目内容制作上下功夫,打造特色主持以及向兄弟省级台学习的建议等。为国家的对外传播贡献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18.
所谓对外宣传纪录片,即采用国际化的内容和形式来进行的社会、人文以及自然领域的宣传.它涵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取向和民族生活方式的直观物质形象.中国电视对外宣传纪录片在创作中紧紧围绕文化这个主题,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文化自身的悠久历史、深厚积淀和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文化交流本身具有相通性、共享性的特点,易于被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所认知、接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多领域交流也日益深入,而文化对外传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实践表明,文化对外传播不仅能够提高民族文化凝聚力,而且能够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全球文化产业大国,日本始终致力于采取多元措施突破现实困境,以确保其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国际优势.日本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日本文化的海外输出规模,以此赢取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这已经成为日本政府的战略共识,并通过长期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世纪以来,面对新的国际文化环境,日本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立国"战略,并构建了法律保障、战略设计和行动落实环环相扣的保障机制,有效确保了日本文化高效对外传播.笔者从战略设计与落实层面入手,探讨日本文化对外传播的战略要点,以期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郭歌 《东南传播》2018,(8):135-137
本文以电视节目《广西谁最懂》为例,着重分析文化益智类节目对于广西地域文化的传播模式,主要包括在节目设置编排中的宣传策略,在大众传播层面的传播功能以及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传播发展,为文化益智类节目的传播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