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图书馆学发展的重心律——图书馆学发展规律之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马恒通 《图书馆》1995,(5):1-12
作者通过对大量的图书馆学研究成果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图书馆学的发展遵循重心律。文章指出图书馆学的发展不仅存在各种重心,而且其重心在发生转移。文章还说明了图书馆学重心律的成因,指出了研究图书馆学重心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图书馆学发展的渗透律——图书馆学发展规律之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大量的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分析和研究,发现图书馆学的发展遵循渗透律。文章阐明了图书馆学发展的渗透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条件,总结出了渗透的类型,指出了渗透的原则,揭示了渗透的机理,强调了渗透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图书馆学原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图书馆学原理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图书馆学最普遍的、最基本的道理。自20世纪30年代开创图书馆学原理研究以来,研究者不甚多,说明这一领域具有一定难度,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索、开拓。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下述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1.图书馆学原理是什么?2.图书馆学原理研究的目的与目标;3.20世纪30年代以来图书馆学原理研究的发展过程与评介;4.现代图书馆学原理。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学发展方向的重心开始向知识领域转移。本文针对我国图书馆学的理性发展因素进行了一些探究,进而对图书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也谈图书馆学的研究规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兹恒 《图书与情报》2005,(5):30-31,37
图书馆学研究规范除了通常所说的。学术良知。外,首先应该从明确图书馆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开始,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现状及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现实要求出发,要求研究者关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图书馆学的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文章建议制订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人员行为准则》,以便研究者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6.
未来图书馆学发展的理性走向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当今 ,影响图书馆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发展的全球化、网络化、知识化等。图书馆学发展的趋向是研究重心向知识领域转移、学科发展从细化走向整合、学术理性由技术倾向人文、研究特点呈现理论与应用并重 ,以及学科建设更加注重本土化等等。参考文献 17。  相似文献   

7.
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波 《图书与情报》2006,(1):16-25,38
网络图书馆学指的是图书馆界的网民们在互联网上自发自由展开的与图书馆学有关的研讨,我国内地的网络图书馆学主受经历了论坛和博客两个阶段。网络图书馆学的兴起是图书馆界诸多方面的需求驱动的结果,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作用,今后应加强引导,以利其规范发展,为图书馆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索传军 《图书馆论坛》2021,(5):20-25,29
文章首先从《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沙龙学术共同体倡议》《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行动倡议》分析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界的集体焦虑现象;然后以“图书馆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基于库恩关于学科发展的理论展开分析,发现我国仍然处于经验图书馆学时期,相关研究以社会热点为主,主要研究问题来自学科外部而不是学科内部。文章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发展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图书馆学本质上是关于“知识对象”描述、序化与发现的科学;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应该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管理为轴心、以知识服务为重心,构建图书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学的主题范畴和学科范畴黄泰宋(四川大学图书馆)80年代可以说是图书馆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学的研究范畴问题进行过热烈而深刻的讨论。然而研究者们一般都运用归纳的方法和演绎的方法。前者在时间上要远一些,运用这种方法对图书馆学...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学及其对象的层次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图书馆学及其对象研究,应在图书馆学对象、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的关系基础之上寻求研究者的视域融合。按照图书馆学研究者的认识层次的划分,图书馆学对象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次,相应图书馆学学科也呈现现象学、元学、方法学层次或形态。从根本上讲,图书馆学对象是所谓"图书馆性",图书馆学呈现现象学形态,是对图书馆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方面认识成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种系统化和理论化是图书馆学人对图书馆发生发展现象的理解与解释。  相似文献   

11.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阐述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意义,回答了一些研究者对“图书馆学本土化”命题的诘难,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同时揭示了图书馆学本土化活动的表现形式,探讨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衡量标志,明确提出要通过图书馆学本土化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与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12.
王纯 《图书馆学刊》1999,21(5):27-29
文章回顾了新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50 年发展的4 个阶段,阐述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有关列宁对图书馆工作论述的研究、图书馆性质与职能的研究、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的研究、图书馆学学科建设的研究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最后谈及了基础理论研究的滑坡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形成与学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新内容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事理继承,科学分类,成熟发展等原则,并应该从过去以图书馆为重心,转向以知识为重心。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学的学科论是对图书馆学进行研究探讨的理论。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图书馆学的结构与学科体系。首先,在"信息基本循环"过程中认识图书馆学的对象、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及其关系。其次,分析图书馆学以学科对象为核心,以学科核心价值观为轴,以现象学、元学、方法学研究为层次结构,以理论、方法、应用研究为三维坐标;以共时结构为经,以历时结构为纬,以"双律性"为依据,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有序化的、具有解释功能的结构体系。再次,从著作体系与教材体系方面,探讨图书馆学科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学论文写作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学是个很有文章可做的领域。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在做好具体业务、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理论研讨,兼顾论文写作,于己、于人、于事业,都十分有益。笔者自1988年底到馆工作至今.边学边干边写,在诸多刊物编辑及行家的关心指导下,已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六年多来.感受颇深。本文将着重谈谈在论文写作方面的认识与体会,以求教于行家.1图书馆学论文写作应具备的条件1.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因,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动态及其结果。搞好图书馆学论文写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其一.通过写作…  相似文献   

16.
《图书与情报》2007,(2):144-144
中国图书馆学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已经成功地举行过四次。1984年的杭州会议。确立了图书馆学新的理论发展格局;庐山会议和常州会议,侧重于清理学科现状和规划学科未来;四年前,郑州会议所谋求的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自郑州会议以来,广大图书馆学研究者,积极探索图书馆学新理论、新方法,努力吸收现代图书馆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面向知识的图书馆学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的兴起,众多人文学科向"知识"的聚集,对图书馆学研究重心向知识转移起到了推动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关于知识的研究不断增多,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图书馆学转向"知识域"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电会为图书馆学研究开辟出一系列具有潜在价值的学术富矿带。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18.
党跃武 《图书馆》1996,(1):38-41
中国图书馆学信息学教育概述(1988—1994)(续)党跃武3.4图书馆学信息学教育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首先,我们来看“硬件”的改善。办学条件中“硬件”的改善,一是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增添。七年来,图书馆学信息学系科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界努力下,引进了...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事图书馆学研究的研究者,若按其所受专业教育去划分,可分为三类:接受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包括图书馆学专业电大、函授教育,以下同)的;受过非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未受过任何专业教育的。在这三类研究者中,接受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图书馆学研究者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扰势是明显的,取得的成果是丰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的图书馆学理论混淆了一个基本问题,即作为客体的图书馆和作为主体对客体认识的图书馆学的区别,因而在很多方面陷入困境,引起大量争论,阻碍了图书馆学的发展,使图书馆学在新的时代浪潮的冲击面前显得非常无力。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学研究者对图书馆这一客体现象研究的结果。忽略图书馆学研究者这一主体因素是无法科学地谈论图书馆学的。以往我们的图书馆学分类都是着眼于作为研究客体的图书馆,如图书馆管理学、图书馆读者学和图书馆史等等。这样的划分当然很有意义,但也有明显的缺陷,即忽视了作为认识主体的图书馆学研究者。下面我们试图转换角度,依图书馆学研究者的思维认识层次来划分我们的图书馆学,以此来丰富我们贫乏的图书馆学理论,希望求得一些新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