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增强为作者服务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琳  王跃军  王秦玲 《编辑学报》2014,26(2):175-177
服务意识是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也是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部分科技学术期刊编辑为作者服务的意识已经日渐淡化。本文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阐明由此带来的后果,同时呼吁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增强为作者服务的意识,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冲击了传统学术期刊的生存,使学术期刊编辑陷入职业发展的困境.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应以"学术出版经纪人"为职业新定位,强化编辑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掌握数字出版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学术期刊的传播环节,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从而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实现编辑职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学术期刊编辑的业务素质要求要做好编辑工作除了要有良好的政治和职业素质外,更离不开较高的业务素质,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其业务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杂志的质量和学术地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编辑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要当好一名合格的编辑,需要具备以下几种素质:一、坚定的奉献精神。这是做一名编辑的基本要求。相对于记者享有"无冕之王"的荣耀称呼,"幕后英雄"常常是编辑的代名词。任何一个想从事编辑职业的人,首先要放弃不恰  相似文献   

5.
徐姗姗 《出版广角》2022,(12):77-80
“建群力”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构建学术共同体、助力产学研协同创新、扩大优质内容供给的必备素养。具备“建群力”的编辑能够扛起多元发展大旗:在服务学人层面,一手抓作者队伍建设,一手抓青年潜力作者培育,同时谋求与学术研究机构协同创新;在服务学术期刊层面,一手抓栏目策划,一手抓编校质量,同时对标影响因子提升学术期刊品...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是推进期刊顺利出版的关键环节.正确对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对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做好出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简要阐述了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针对高校学术期刊作者群体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专家教授作者、与研究生作者以及退修稿作者的沟通现状,提出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雪萍  周宇红 《编辑学报》2013,25(5):495-496
结合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探讨如何从编辑自身出发,在实践中激发工作激情:处理好编辑职业发展中的几个关系;要培养对编辑工作的职业感情;要培养对编辑工作的职业责任心;要持续重视"自我培养";要随时"为自己做新衣";要具备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学术期刊编辑应善为人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马勤  韩燕 《编辑学报》2014,26(3):289-290
从编辑工作实际出发,认为学术期刊编辑应善为人师。为人师者,首先应"先正其身":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高编辑业务能力,并坚持不断学习专业理论;应德善躬行:培养青年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帮助青年作者提高写作技能和投稿技巧;更要诲人不倦:对作者耐心答疑解惑,有教无类,做到"退稿不退人";还要做到"润物无声":不求名,不求利,默默奉献。  相似文献   

9.
在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除了具备传统媒体时代的优良职业素养以外,更需要将职业素养的发力点置于数字传播上,提升对复杂理论的洞察能力,培养批判性的理论品格,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评价能力,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升对学术文章的评价能力,增强学术研究意识,提升策划能力,同时培植互联网思维,革新学术期刊的运营模式,提高市场传播力。  相似文献   

10.
科技学术期刊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作者在分析学术期刊特性的基础上.从编辑的职业道德、编辑的伯乐意识、编辑的学者化、编辑的主体性及选题策划意识方面.阐述了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内容质量决定论文的被引频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书军  朱全娥 《编辑学报》2010,22(2):141-142
通过对2篇发表在国内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分析,认为论文的被引频次决定于其内容质量,即发表在影响因子不高期刊上的论文同样可以获得很高的关注度和被引频次。进而认为争取优秀稿件、扩大显示度并力求尽快发表,是提升刊物影响力和被引频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军红  肖宏 《编辑学报》2013,25(5):507-510
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的数据,对反映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为指标遴选的top10%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已经超过很多SCI期刊,某些学科影响因子平均值已接近或超过SCI学科均值。这一结果使我们全面、清晰地了解到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并有助于期刊制订进一步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CSSCI的研究成功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以及促进相关学科核心期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CSSCI收录的管理学领域25种学术期刊,采用引文分析方法中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被引期刊数、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被引半衰期、他引率、指数、Web即年下载量、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指标对其进行全面的单指标学术影响力分析,根据引文分析评价指标及期刊实际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CSSCI收录的管理学领域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管理学CSSCI检索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中反映出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伍军红  孙秀坤  孙隽  肖宏 《编辑学报》2017,29(5):500-504
为了验证《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出的新型期刊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Journal Clout Index,CI)的科学性,首先采用JCR数据分析影响因子(IF)与5年影响因子(IF5)、IF与即年指标(IM)、IF与总被引频次(TC)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IF、IF5、IM是相关性显著的同类指标,IF与TC的相关性较弱;因而认为,TC和IF是可用来评价期刊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基于这2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CI)具有合理性.进一步实证分析了CI这一综合指标对国际期刊的排序结果比采用单一指标——影响因子(IF)排序更符合实际经验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编辑审稿能力与提高刊物学术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丁春 《编辑学报》2002,14(3):224-225
针对有的编辑只注重论文的外在形式,忽视论文的内在质量的现实,从编辑与其他审稿人的关系、编辑审稿能力对刊物学术质量的影响、影响编辑审稿能力的若干因素分析、提高编辑审稿能力的若干建议4个方面,阐述编辑审稿能力与提高刊物学术质量的关系.认为要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必须提高编辑的学历要求,重视编辑的继续教育,强化审稿、改稿的专业技能训练,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编辑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6.
以SSCI JCR(2009)为依据,对其所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SSCI源期刊的历史变动信息及国家分布、总被引频次、载文量、被引半衰期、出版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并析出CSSCI和SSCI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名前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源期刊进行比较。根据分析结果,对SSCI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选择特征、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研究以及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网络版JCR(2007年社会科学版),对其所收录的56种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来源期刊从载文量、总被引次数、语种、国别、出版频率、影响因子、半衰期等角度分析了该类期刊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的分布状况。提出了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进入SSCI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自2004年起被SCIE连续收录的于2007年5月前已采用开放获取模式出版的9种中国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被引期刊、即年指数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国高质量开放获取科技期刊质量及国际显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刘玉清  李一石 《编辑学报》2006,18(3):229-230
老一代编辑学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编辑学报>则是我们办好科学杂志的良师益友.在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编辑自身素质和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新创刊杂志扩大稿源和提高杂志质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Thirty‐six ophthalmology journals indexed by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in 2003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role of the ‘papers cited rate’ in scientific journal evaluation. The 2‐year, 3‐year, 5‐year, 8‐year, and 10‐year cited rates of these papers were calculated to analyze statistically the correlations with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and total cites.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sent to 8,525 ophthalmologists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apers cited rates for different years and traditional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igenfactor score and total cites were better than other indicators, and impact factor was better than the 5‐year impact factor. The 2‐year and 3‐year cited rates of papers were reasonable for evaluating science journals, and the 2‐year cited rate was better than the 3‐year cited rate. The 5‐year (and more than 5 years) cited rates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evaluating science journ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