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30日, 美国《纽约时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 确印象,那就是萨达姆拥有或者谋求拥有可怕的大规表文章, 严厉批评该报在去年布什对伊拉克动武前 模杀伤性武器。但直至今日, 美国一直无法证实伊拉后有关伊拉克罪证的报道存在重大失误, 称之为 克拥有、收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整个机构、制度全面出了问题”, 致使堂堂《纽约 报社制度出了问题时报》沦为“狡猾政治目的”的工具, “被一心要使全世界相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人所 …  相似文献   

2.
胡雨 《新闻界》2007,287(6):96-97
媒体与军方是根本上迥异的两类组织,有着在目标、任务等方面的内在冲突.在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国军方率先推出的“嵌入式报道“制度,继而革命性地改变了战时新闻控制.无疑,“嵌入式报道“新现象的出现昭示了战时新闻调控的新发展与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政局现状伊拉克战争后,政局持续动乱,社会秩序不稳。2006年4月22日,伊拉克过渡政府总统塔拉巴尼获得连任,成为战后正式总统,同年5月10日,伊拉克战后首届联邦制联合政府经议会表决批准后宣誓就职。但是,现政府的执政地位明显处于不稳定状态中,一些逊尼派政党始终拒绝承认马利基政府的合法性。伊拉克实行议会代表制,有上百个政党,采取“政治实体代丧制”选举制度。民族和教派是伊拉克民众政治认同的重要原因,教派和民族刊益的认同超过对国家利益的认同,政治结构潜含着民族和教派的政治分裂,国家形成了事实上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分治…  相似文献   

4.
《陕西档案》2003,(2):43-43
1.中国外交部就美国等国家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重新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政治学家当中,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早已名闻遐迩。但是真正使他扬名世界的,却不是他的等身学术著作,而是1993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文明的冲突?》的政论文章。他的大胆判断是:冷战后世界政治的主线,将不再是国家利益或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宗教冲突,即“文明冲突”。其中最突出的,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此论一出,包括美国领导人在内的各国政要、学者群起攻之。但科索沃战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巴黎骚乱等一系列事实,无不证明了亨廷顿思想的深刻性和预见性。十年磨一剑,亨廷顿2004年出版…  相似文献   

6.
殷祺 《新闻大学》2007,18(1):76-84
本研究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国媒体的表现为主要个案,结合近20年内美国历次对外战争背景下媒体的表现,概括出了美国媒体习惯性“失语”与“反思”的报道模式与“失忆”的症状。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导致这一症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除了内在压力,即“爱国主义”与“国家利益”的驱使,和外在压力,即政府的权力与政治公关,这两个显而易见的原因之外,真正核心的原因在于新闻传媒的经济结构所导致的利润原则,并依此对日后类似战争背景下美国媒体的可能表现做出了预判。  相似文献   

7.
美国希望通过改变巴格达的政治制度,从而改变伊拉克在中东的地缘战略地位,推动其周边国家内部的政治变革,迫使阿拉伯世界重新洗牌,构筑一个崭新的“美国的中东”。  相似文献   

8.
名刊要览     
伊拉克冲突升级 谁该为伊拉克几周来的严重流血冲突负责?反美武装固然难辞其咎,但美国人自己难道不该负有责任吗?当拉姆斯菲尔德等白宫高官无视美军战力透支的警告,坚持要在6月30日交权的时候,可曾料到自己会陷入目前的僵局?交权时机尚不成熟,但不交权的后果将更为严重,且看布什如何面对伊拉克这一他本人的“越南”泥潭。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美国《新闻周刊》(5月31日)美国人在伊拉克的“骗子” 上周伊拉克爆发一场内战,交战双方是美国人自己——相信伊拉克国民大会主席沙拉比是自  相似文献   

10.
此文原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世界新闻报》今年6月9日第3版,本刊特予转载。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对新闻舆论的控制,充分暴露了美国自诩“言论自由”的真相。美军攻占伊拉克以后对伊拉克媒体的管束,是美国“言论自由”的又一次自我揭露。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美国外交战略总在“扩张”和“收缩”之间摇摆、最近前白宫官员写了本书,题目是(Maximalist》,讲的就是从杜鲁门到奥巴马在外交上的表现,结论是:吸取了小布什的全球反恐战争中美国投入巨大、损失惨重的教训,奥巴马总统上台后奉行战略“收缩”,实施“靠后指挥”,从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中逐步脱身,对卷入新老冲突小心翼翼,唯恐避之不及。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25日,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在题为《世界媒体谨慎注视美国》的报道开头指出:“世界各国记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共同采访伊拉克战争的机会,并对这场冲突做出了迥然相异的报道。”中国《参考消息》3月27日转载此文时,加了一个醒目的标题:“战事同一报道迥异”。这就点明了全球伊拉克战争报道中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提出了可供新闻界内外深入思考的一些问题:这种现象表现怎样?产生的原因何在?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相似文献   

13.
名刊要览     
美国《外交政策》谁是伊拉克的赢家美国《外交政策》美国在伊拉克正走向失败。经历了4年厮杀后,最大的赢家是被控支持反美势力的伊朗、“基地”组织、什  相似文献   

14.
4月1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驻伊联军同伊拉克抵抗武装发生的冲突显示,被美军占领了一年多之后,伊拉克人的反美情绪终于爆发。摆在白宫面前的是更为严重的局面:美国要在伊拉克建立的民主政权会不会因此夭折?  相似文献   

15.
作为美国新保守主义的“黑鹰”、伊拉克战争的设计师,沃尔福威茨在两年前出任世行行长时就饱受争议。当初的政治压力未能阻止沃尔福威茨,而最终一起桃色事件却将他绊倒  相似文献   

16.
国际速览     
新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赴中东巡访,争取维持对伊拉克的制裁,并重调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科威特、沙特和叙利亚一路行来,尽管一些阿拉伯领导人在公开发表的声明中对鲍威尔的“聪明制裁”伊拉克的主张并没有表示支持,但是,美国官员对私下所获得的反应表示满意。 “聪明制裁”的目的是把制裁的目标对准伊拉克政府,同时又能避免伊拉克人民受制裁之苦。这是美国在反对继续制裁伊拉克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为维持制裁  相似文献   

17.
阿内特何许人也?当今美国资深“大腕”战地记者。曾作为关联社记者报道越南战争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1991年的海湾战争更使他蜚声世界。因为在伊拉克战争开始不久就接受伊拉克国家控制的电视台采访而“招祸”,被美国电视网全国广播公司(NBC)解雇。 “祸从口出”。阿内特到底说了些什么呢?他不过实事求是地讲了由于伊拉克的抵抗,美国领导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出现了问题,美国正面临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挑战:美国应该从伊拉克撤军,还是继续留在那里?美国应该如何与伊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打交道?美国用什么样的强度来推进北约边界直至俄罗斯边境?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全球政治觉醒”有多重要?美国如何面对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请听两位美国最具权威的外交政策专家的一一解析。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的局势走到这步田地。在于布什政府对伊拉克局势的判断严重失误。比起目前的军事危机。美国最大的困境还是在政治方面:如何建立一个愿意和美国合作的合法的伊拉克政权。  相似文献   

20.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新闻是“不流血的战争”。震惊全球的伊拉克战争早已落下帷幕,然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和思考仍在继续。研究伊拉克战争的论比比皆是.可深入探讨战争新闻规律和舆论功能的书籍却很少。由胡全良、贾建林撰写的《较量——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一书,是研究战争与舆论方面的专,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