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震惊中国! 从这一刻起,全国人民的目光聚集四川,全国人民的心牵挂汶川。作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全国的新闻媒体随即将宣传报道重点转移汶川地震灾区。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河北电台生活广播在局、台领导的指示要求下迅速展开了抗震救灾工作,结合频道特点策划、制作一系列活动和特别节目,为抗震救灾工作尽一份新闻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为悼念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颂扬参加抗震救灾斗争的英雄,新华出版社于地震后一周及时组织出版了全国第一本抗震救灾纪实图书《中国汶川抗震救灾纪实》,受到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我国媒体在汶川地震报道中的突出特点。各级各类媒体都将报道的焦点对准了人,报道以人为核心的抗震救灾活动,聚焦于人的生命价值、人的精神情感、人的尊严与荣誉,尊重人们的知情权和生存权,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且通过新闻报道来激发人民群众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4.
四川汶川大地震,激励了中国人的大悲大勇;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奏响了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正气之歌。地震发生后,地处重灾区的四川出版集团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努力恢复生产,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08,(7):90-90
2008年5月31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新书《惊心动魄七天七夜——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纪实》在抗震救灾前线火速出版。该书是第一本内容涉及汶川地震的书籍。  相似文献   

6.
<正>5月9日,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档案资料移交进馆仪式在四川省档案馆举行。省政府办公厅二级巡视员王建中,省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山出席移交进馆仪式并讲话。此次移交进馆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档案资料主要是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在抗震救灾、灾后  相似文献   

7.
所有的中国人都记住了这一刻: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大半个中国及中国南疆的一些毗邻国和地区都有明显震感,汶川震区损失惨重。全国总动员!中国政府急速部署,迅即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卓有成效的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是中国的一次国难,是中国人面对自然灾害进行的一场战争.抗震救灾期间,广大观众在24小时直播的新闻节目中重新审视个人、社会、甚至人类本身.  相似文献   

9.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档案局(馆)迅速作出了反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0.
之所以新闻人冲在地震灾区的最前沿,因为他们的笔和镜头,也是挽救生命的战斗工具。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线,我们看到了许多活跃的新闻人的身影,他们是另一支抗震救灾的"先遣队"。当  相似文献   

11.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广播电视展开了大规模、长时间的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及时总结、探讨广播电视抗震救灾报道取得的突出成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于5月30日在京召开广播电视抗震救灾报道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强震,近9万人瞬间失去了生命,无数个家庭从此残缺不全。那一刻,是中国人心中再也抹不去的伤痛,那一刻起,全国人民就把悲伤埋在心底,打响了一场抗震救灾的战争。而辽沈晚报的编辑中心,也从那一刻起,在另一个战场,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全民战争中。  相似文献   

13.
《四川档案》2008,(3):9-10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奇葆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灾区各级党政干部要在抗灾第一线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主题策划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报道,及时通报灾情,充分报道抗震救灾的有关情况,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及时反映广播电视抗震救灾报道取得的巨大成绩、积累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31日,乐山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靳岷江在随乐山慈善总会向汶川县漩口镇灾区运送救援物资时突遇车祸,不幸身亡,成为全国摄影界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前线牺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6.
青山 《新闻导刊》2008,(3):22-24
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损失最大的灾难。汶川地震是天灾,也是大考,考验媒体在救灾报道中的作用;考验记者、主持人、把关人的基本素质。电视和网络媒体的24小时滚动直播,激发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勇气,也将媒体的诸多不足暴露在观众和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17.
周伟 《视听界》2008,(4):58-59
汶川地震发生后5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全面进入24小时连续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部节目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报道中。中国之声的企业广告播出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全面调整:在全面丰富的救灾前线的报道中,时常插入的制作精良、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公益版企业广告,从多角度展现了众多企业投身抗震救灾的各种行动。在整体直播节目中,广告与节目内容相呼应,成为赈灾宣传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三昧》2008,(6):1-1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全国新闻界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采访,第一时间把来自灾区的消息全面准确地传递出来,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受到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9.
匡载源 《新闻窗》2009,(1):46-47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4天,《人民日报》即推出了“抗震救灾特刊”,专门对此次地震进行报道。报道的议题相当广泛,包括地震造成的伤亡情况、波及的地区、党和政府如何抗震救灾、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等。其中,“抗震救灾特刊”特别设立了系列报道——“抗震救灾英雄谱”专题,集中报道了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20.
金融作家闫星华新创作的长篇小说《震区》是一部感情充盈、精彩纷呈、震撼人心的作品。小说描写的是汶川地震灾区中一群英勇顽强的银行人抗震救灾的故事。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痉挛,山崩地裂,灾难突如其来,灾区中的国兴银行员工瞬时陷入了空前的灾难,面对惨烈的现实,他们奋起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