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1997,(8)
“三十八”与“38”文/张栋“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可我近日却在陕西省的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1938年,还是三年八...  相似文献   

2.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近日我却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那么,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相似文献   

3.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近日我却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那么,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有一支部队被称为"万岁军",它就是陆军第三十八军。第三十八军及其前身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在国内战争中可谓战绩赫赫,但获得"万岁军"的美誉、成为公认的全军王牌主力则是在抗美援朝战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5.
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除了"拥堵",另一个关键词便是"幸福"。央视大型调查"你幸福吗"引来各种答案和热议,让笔者联想起经济学中著名的"苹果园"案例。该案例说的是在苹果园附近建一个蜂场,还是建一个造纸厂,所带来的正的或负的收益。因此,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纸媒如何突破?"增强可读性"是重要的路径。特别是党报,首先要从标题上"破题",真正做到"准确而不偏颇、具体而不空泛、鲜明而不模糊、生动而不呆板"。做好"减"法,让读者轻松阅读"党报死就死在标题",这是市州报一位老总编辑发出的警示。然而,多少年过去了,几乎还是如此,没有多大变化。与都市生活类报纸比,党报的标题"楼层"高,大多为"两层,多则"四五层";有时候主题成两行,多达40多个字。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档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由过去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由单独保管式向开拓式转变,特别是档案的利用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但是目前我们的档案馆大部分还是"门庭冷落车马稀",远远不如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电视在中国一出现就是个惹人瞩目的焦点.1958年5月1日,大戏没看过几场的中国老百姓,突然看到"戏匣子"里出了人影,惊愕之情、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此后,随着"戏匣子"里的节目内容不断丰富,电视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家庭成员",过去的几十年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离不开电视"的几十年.  相似文献   

9.
Peter已经不能再被称为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护照上"国籍"一栏标得清清楚楚:澳大利亚.但他执拗地认为,"拿了个外国证就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纯粹胡说八道".不过,他还是更习惯让人叫他Peter,而不是他的中文名. 离开中国20年,他习惯拿起电话先说"hello"而不是"你好",但一旦聊起天来,一口道地的京片子还是立刻"出卖"了他.如今在悉尼靠开出租车谋生的Peter,笑称自己是现代版"祥子",所关心的话题和他的北京同行们也几乎没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0.
谈谈编辑的“博”与“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编辑的要求是侧重于"博"还是侧重于"专",这是长期以来出版界和编辑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有的论者比较强调编辑的"专",主张培养"学者型编辑",而另外一些论者则认为,编辑所承担的稿件五花八门,涉及不同学科,因此不能过分强调编辑的"专",编辑应更强调其"博"和"杂"。由于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这个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在出版企业直接面向市场的情况下,在出版内容提供与数字出版结  相似文献   

11.
<正>每年三月,全国两会与您相见,典型的"周期性"新闻题材。一年又一年,新闻报道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不!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我们发力,打通"大小屏"。打通"大小屏",打造"两会集结号"。今年,新闻中心在微信、微博端推出"两会集结号",设置《建设新福建》、《央媒看福建》和《两会小知识》三个小栏目。《建设新福建》集纳了北京报道团队采写制作的丰富视频素材,200多条1700多分钟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说,题为文之眼。做题之妙,不啻画龙点睛。报纸标题亦然,是"炯炯有神",还是"睡眼惺忪",或者"目光呆滞",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纸的生动与抢眼。从某种意义上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亦是版面的眼睛。也许是职业性格使然,笔者在担任广东《中山日报》和《中山商报》"三审"环节总值班时,虽如履薄冰,紧盯着"导向",但亦每每禁不住捧着  相似文献   

13.
陈明 《中国广播》2015,(4):49-51
"澎湃新闻"上线后迎来了短暂的"蜜月期","蜜月期"过后,质疑和挑战纷至沓来。半年过去了,澎湃新闻自身存在的三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包括:原创内容后劲不足、商业模式仍有待市场检验、新闻问答模式效果不明显。传统媒体是否真的缺少"互联网DNA",澎湃新闻的今后实践与走向仍然是业界观察的好样本。  相似文献   

14.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湖北招生宣传时说:"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在高考当口发出这番言论,是"振聋发聩"还是"耸人听闻",引发舆论热议。  相似文献   

15.
我去年写过一篇评论《我不是小编,我写的不是文案》,批评社交媒体对新闻专业价值的谋杀,生产者"小编化",新闻内容"文案化"。"文案"本来是商业系统的一个概念,用来表现策划者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以语辞、说辞、修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以推广和营销为目的。时间过去不过一年多,如今不仅媒体内容被"文案"所"殖民",我们的日常话语也充满了"文案"味儿。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传媒业竞争态势,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前几年报业在人们心目中,还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可转眼就有人惊呼"冬天来了".曾几何时,网络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不点",然而没过几年,就拥有了1.2亿网民,广告收入等也直线上升,不断蚕食传统媒体的地盘.以前,手机就是一个通话工具,可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具备了"实时通讯 报纸 电视 广播 网络 移动工具"结合体的功能,摇身一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移动互联强势出击,传统媒体的"寒冬"让人不寒而栗。十字路口,有媒体人选择了"逃离",转型加盟新媒体;有媒体人选择了坚守,继续埋头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改革",投入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融合改造大军。叶伟民是这些传统媒体人中的代表。在传统媒体工作11个年头后,他带着"好奇心"选择了"到外面看看",出任新媒体移动产品ZAKER总编辑。他说,"从喵星人到汪星人,也就是文学家到工程师思维的转变,确实有一定难度,是挺艰难的一个转身。割裂过去,迎接未来,这本身确实需要勇气和耐心。"但是,一旦走  相似文献   

18.
朱萍 《视听界》2013,(4):95-96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媒体比拼竞争力的平台。2013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亮点纷呈,以民生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打造新闻品牌,值得地方台学习和借鉴。亮点一:主专栏大"变脸",更贴近民生《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是中国之声知名的两个主题报道栏目,今年"两会",这两个栏目首次大"变脸",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两会"报道"大综合"旧形式,推出了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每天求解一个普通百姓感受最强烈、最期待能有所改观的民生焦点问题,从当前和过去一年中最热点的新闻事件入手,  相似文献   

19.
企业档案工作者如何才能"有为"和"有位",是被动的等待"有位",还是从自身出发主动出击争取先"有为"再"有位"呢?答案应是后者,"有为"才能"有位".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三贴近",还是"走转改",都要求新闻记者不断地深入到生活和群众中去,采写"带露珠"和"冒热气"的新闻。这方面,党报驻站记者具备独特的有利条件,脚板先行,脚底沾泥,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