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谈编辑的“博”与“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编辑的要求是侧重于"博"还是侧重于"专",这是长期以来出版界和编辑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有的论者比较强调编辑的"专",主张培养"学者型编辑",而另外一些论者则认为,编辑所承担的稿件五花八门,涉及不同学科,因此不能过分强调编辑的"专",编辑应更强调其"博"和"杂"。由于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这个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在出版企业直接面向市场的情况下,在出版内容提供与数字出版结  相似文献   

2.
范以锦 《新闻前哨》2007,(10):34-36
传媒教育的所谓"学",就是传媒学问的研究,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术",就是从事传媒工作的技艺,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对"学"和"术"的理解不同会引起这样那样的争论,两者结合得不好也会引发学界和业界的非议。  相似文献   

3.
2014年的数字出版大致可用"起""承""转""合"四个字来描述:起"是亦喜亦忧的"异军突起";"承"为持续增长,可谓新常态;"转"指"转型",仍是老话题;"合"指"融合",已成新热点。纵观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见诸报端的一些大事要闻中能够梳理出重要线索。用"起承转合"四个字可以大致粗描出其特征。"起"是亦喜亦忧的"异军突起",且先按下不表;"承"为持续增长,可谓新常态;"转"指"转型",仍是老话题;"合"指"融合",已成新热点。  相似文献   

4.
贾保生 《今传媒》2010,(5):84-85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近日我却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那么,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相似文献   

5.
从"最美教师"到"最美司机",再到"最美孕妇"和"托举哥",近来社会涌现出一批感人至深的好人。每涌现一个感人的英雄,舆论就喜欢冠之以"最美",几乎每个职业都已经发掘出各自行业的"最美"了。  相似文献   

6.
为了写《反杜林论》,恩格斯曾找了一堆杜林的"大作",一篇一篇认真阅读。恩格斯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啃酸果",并说这个果子"不仅是很酸的,而且是很大的",但他下决心把它啃完。这个"啃"字用得十分传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一脉,传承下不少"四大"。我们最熟悉的有"四大发明"和"四大美人"。道家把"道、天、地、人"并称"四大",而佛家有"四大皆空"之说,简直是吐道家的槽。武侠小说里的高手也流行四人组。《倚天屠龙记》里少林寺有四大神僧"见、闻、智、性",《天龙八部》里则有"四大恶人",依次是: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凶神恶煞和穷凶极恶。我高中时有个同学,偷偷摸摸看完小说后,想依样排个"四大狂人",可是苦于所掌握的成语资源有限,最后只排出狂妄自大和丧心病狂,缺了中间两大。《西游记》里有"四大天王",香港也有"四大天王"。后者被王朔评为"四大俗"之一,另外三大是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但金大侠的太极功夫了得,  相似文献   

8.
上有4A和全国性广告公司"截流",中有同区域、同规模、同实力广告公司"分流",下有新生、低成本广告公司"取水",在如此恶劣、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与其靠、等、盼,不如主动出击,造渠引水,渠成水自来。  相似文献   

9.
“旧闻”如何“翻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丽 《军事记者》2007,(12):26-27
一名优秀的记者,不仅要有敏锐的嗅觉,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闻线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闻作品",而且还要有从"旧闻"中发现"新闻",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硬功。  相似文献   

10.
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是档案工作的本质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档案工作更是凸显了其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档案"一词又是缘何而来,最早的档案记载又是出自哪里呢?清代学者杨宾在其所著的《柳边纪略》中写道:"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这是有关"档案"一词的最早记载。"档",《康熙字典》解为"横木框档",就是木架框格的意思;"案",《说文解字》释作"几属",就是像小  相似文献   

11.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我对自己多年来集藏"红色小人书"的真实描述和写照。其间甘苦,唯有自知:闲暇之时,当我走进自己的"藏宝室",摊开那些穿越时光隧道的小人书,内心深处总会漾起阵阵春风,一部部"红色小人书",把我的人生一次次地染红……"红色小人书",是我收藏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相似文献   

12.
《档案天地》2016,(4):64
"蛛丝马迹"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释义为: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指马的蹄印,甚至连《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都解释为"马"是骑马的马。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昆虫。这种小昆虫,学名"突灶螽",俗名"灶马",属直翅目蟋螽科。其名因地而异,重庆称之为"灶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把更多的版面让给"三农",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各种新闻媒体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当前,"三农"新闻报道面临着社会发展机遇、"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古代的"升学宴",不能不说到唐代的"烧尾宴"。也许是它太奢侈了,这个始于唐中宗时期(公元705-710)的"烧尾宴",仅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20多年,到了唐玄宗开元时期,就销声匿迹了。今天"升学宴"的奢侈程度,已经与唐代的"烧尾宴"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今天的"升学宴",只包含高考学子的"升学"之"宴",而"烧尾宴"呢,既包括"士人初登第",也包括公务员"升了官阶"之宴。所谓"烧尾",传说中有三种说法,一是兽变为人,尾巴还在,必须把尾巴烧掉。这有点"狐狸尾巴藏不住"的味道,因为在中国的民间  相似文献   

15.
马冬梅 《兰台世界》2016,(8):114-116
根据宋代有关"莲花乐"的文献以及地方志记载,结合早期韵图反映的语音现象进行分析",莲花乐"的读音形成于宋代。元代宕江摄入声字文白异读,因此大量出现"莲花乐"的同音代替写法"莲花落"。后来由于"乐音乐"保留文读音",乐快乐"受其影响文读音占了主流,白读音逐渐被"落"代替。因此",莲花落"应写为"莲花乐"。地名如乐亭、乐陵中乐(lào)的读音保留了宋元时期北方通语中"乐快乐"的白读层次。  相似文献   

16.
对于隆重的迎来送往,毛泽东早在抗战时期批评官僚主义时就曾经说过:"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前簇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封建社会的高级官员出访,不但要有"八抬大轿",前面还要"鸣锣开道",以示威严和威风。那什么是"八抬大轿"和"鸣锣开道"呢?在没有小轿车的封建社会,官员出访都是坐轿,这盛行于南宋王朝建立以后。因为北宋时期士大夫还认为乘轿是"以人代畜",有伤风化的。唐代就更不用说了,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作为信息集散地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介",已成为大学生张扬个性、表达观点和宣泄情绪的重要渠道,随时可引发"微舆情",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因此,高校应提高"微意识",增强"微能力",凝聚"微力量",打造"微平台",主动出击,合理引导,切实做好"微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人为地将一些计生集中的工作或活动比作刺刀见红的"战役",动辄言称计生工作打"突围战""攻坚战",或"重拳出击",对计生对象施用"强制手段",毫不留情,或历数上环、结扎等等"战绩"……时至今日,这样的计生工作新闻仍不时见诸一些地方媒体,一些记者和通讯员的有关稿件中常常充斥着这样刺目的字句.每每读到这样生硬无情的"新闻",便感到难以容忍和接受.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万名网友声讨"虐猫事件",通缉"上海外教博客",再到"重庆钉子户维权",网络受众的角色已经由原来的"看客",逐渐变为了事件的"集体参与者",参与新闻学初现雏  相似文献   

20.
"闲笔"虽妙,功夫却在这寥寥数笔之外。除了"眼到口到手到",还要"入境入情入理",才能酝酿出恰到好处的"闲笔"。而编辑则要多一些"量体裁衣",少一些"削足适履",不应把记者文稿里那些"闲笔"轻易勾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