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博舆论即公众借助微博这一传播媒介表达出的对于身边社会话题的公共意见。自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以来,在温州动车事故、药家鑫案、北京暴雨等各类公共事件上,微博在其身后3亿用户的推动下,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场域。网民通过微博得以高效地介入公共事件传播,拥有了发声权,也找到了参与感。  相似文献   

2.
药家鑫案件由于微博直播庭审的介入,网络成为舆论的主战场.传统媒体的导向性舆论削弱了网络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湮灭了网络情绪化舆论的火药味,舆论分化的态势为司法一定程度上超脱于舆论压力创造了空间.加之公众中有一批比较理性的意见领袖的引领,各种舆论的最终指向又都是相信司法的公正判决,因而舆论没有绑架司法,未能形成媒介审判的格...  相似文献   

3.
李光 《编辑之友》2018,(8):75-79
网络传播环境下舆论快速发展,这让舆论失衡现象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在:“知沟”带来的舆论认知偏向、“意见领袖”引领的舆论走向、经济利益与道德引起舆论中的话语权失衡及舆论导向的摇摆性现象.而舆论失衡所带来的影响则出现了价值观的错位、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公共理性的缺失等.要通过加强舆论监督、提升网民媒介素养、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等措施对舆论失衡现象进行管理和纠正.  相似文献   

4.
在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以其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话语权表达的重要场域,为公众提供新的话语空间,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培养新的媒介习惯。在突发事件等重大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微博日益成为事件发酵的重要平台和推动者,正是由于微博的广泛参与性、全民开放性、言论自由性,促进其迅速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中心。但信息的复杂化、受众的多样化、传播的广泛化,使得一些片面的网络舆论,影响了事件的整体发展,同时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公共舆论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的梳理,认为伴随着公共领域的转型,公共舆论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一定层面上,被社会所感知的舆论实际上是媒介舆论。作为一种自为意见的表达体系,媒介舆论上是国家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媒介和公众利益搏弈、平衡的结果,表现出现实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是网络时代特有的公共舆论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舆论对人们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加大,与人们的生活日益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不仅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公众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舆论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本文重点围绕李普曼的舆论观,对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形成的条件要素、环境变化等进行论述,并以微博平台作为具体案例对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公众舆论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公众舆论主要具有批判性、公开性、非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平台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用户评论目前在技术与资本的双重影响下,脱离了媒体层面的“信息控制”,发生了个人层面“信息策展”(curation)的隐喻性转变,正在成为普通用户日常媒体内容生产和消费的实践,极大地拓展了网络意见的传播效果,是网络意见的“二传手”“放大器”。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它往往以“漫灌”的方式进入互联网公共领域并塑造公共意见,进而影响舆论的形成与演变。研究认为,在新的媒介技术逻辑下,形成舆论的来源广泛,应当重视用户评论发展走向,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协同参与的用户评论治理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1.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 (1)公共领域的主体——公众 公共领域的第一个构成要素是由超脱于个人或集团(利益集团)私利之上、亦不受国家或其他政治权力约束或为其服务的私人,自愿组成的、拥有一定规模的“公众”. (2)公共领域的形成——公众舆论 公共领域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是以批判意识为核心、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批评与监督、控制为主要特征和目标的“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9.
2011年9月初网络掀起抵制金华“狗肉节”的舆论声势,引人关注.在网络舆论波的理论框架下,基于对有代表性的网络论坛帖子和微博的文本分析和对典型微博的转发、评论及其传播路径的社会网络分析,发现这起事件是中国语境下的动物保护思潮及相关组织运动迅猛发展的一次集中式舆论风潮爆发,其背后的网络舆论潮波的能量源自社会风尚和观念意识的现代化变迁,长期以来积聚而成,并将不断对公共舆论空间产生持续性的表达压力.舆论潮波的持续性、周期性特征模式表明其策动的集群情绪宣泄、舆论行为表达并不会因“狗肉节”的“永久叫停”而停歇消退,还将会在新的舆论场域掀起波澜.  相似文献   

10.
卢毅刚 《今传媒》2011,(7):11-12
在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公众的公共事务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公共意见表达的数量和途径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导致农村社区中产生的舆论意见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话题。此时,大众传媒在农村的舆论生成及舆论引导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怎样发挥好其作用都是值得审慎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受众对政府处理问题态度、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受众对媒介满意程度、民族宗教差异态度等方面,分析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受众对一些社会问题存在的态度及他们对媒介表达意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李莉 《新闻世界》2012,(6):240-24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关键期,公众迫切要求恢复自身的舆论主体地位。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阐述公众舆论主体地位的不可动摇性,再从媒介双重属性与公众权益的冲突及公众意识的觉醒来说明重新确立公众舆论主体地位的必要性,最后进一步说明公众舆论主体地位应理性确立,以期构建新时期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凸显,正日益跻身社会主流舆论行列。本文将分析微博中意见领袖的形成过程和特征,以及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行为表现,探讨其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有利于政府在处理社会公共事件时,能够更好地利用微博来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3.
敏感舆论场中的“公共形象”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既包括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敏感舆论事件中自我建构的形象,也包括作为客体的公众通过大众媒介、亲身经历与人际信息交流等认知渠道对公共部门形成的“投影”形象.敏感舆论的无序性、非理性与偏差性,使公共形象的维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其调适与维护需要在充分把握社会现状与矛盾的基础上,进行契约精神的培养与信任秩序的建构,从定位上摆脱传统乌托邦式的完美枷锁,从态度上弥合与公众的心理差距,从行动上协同治理危机,构建出完整的形象认同、形象维护与形象修复系统,以期更好地实现敏感舆论引导的同时化解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4.
微博既是一种媒介,又是一种传播形态,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对公共舆论的要素和形成机制产生复杂的影响。模糊的公众、沉默和发声、谁的议程等是本文对二者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舆论主体是指某一具体舆论环境中的舆论人,即共同面对问题的社会群体,公共关系学通常称其为公众.理论上讲,公众是意见表达的主体,应该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与话语权,而现实中,普通公众往往难以直接捍卫个人的知情权与话语权,直接进行个人意见表达.近几年来,互联网上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此起彼伏,网络舆论往往成为事件的发起和推动的重要力量,互联网日益成为一种民意表达的渠道,具有了与传统媒体相当的舆论监督功能,重塑了公众在舆论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价值观冲突中,媒介舆论在引导公众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我国公共领域已经大体形成,舆论学理论研究由基础舆论学向公共舆论学深化,这为我们研究媒介舆论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可以借鉴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7.
微博舆论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①“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舆论是多数人对于某一事件有效的公共意见.”②“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③……尽管“舆论”一词的定义在学界和新闻实践中尚众说纷纭,但无论从哪种意义看,微博无疑都是当前中国社会舆论重要的呈现形态.  相似文献   

18.
邢长远 《传媒》2018,(3):76-77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微博系统中形成了由生产、传播、消费、反馈的信息流,其中微博语录是最强大的信息流.微博舆论的形成、传播和演变有其一定的规律,做好微博舆论引导,就要把握这些规律,并据此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宋倩倩  叶红 《新闻世界》2012,(4):200-201
当下的舆论是公众、媒介、政府三方的博弈,三者都想争取主动,把舆论引至自己希望的方向。公众是舆论的主体,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便是舆论;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兴起使其呈现出强大的力量,媒体代表、引导甚至制造舆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意识到,不能再用老方法来对待插上网络翅膀的舆论。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的媒介规定性,使其在舆论形态的表现上,多表现为网络话语表达的集合。而网络话语在话语表达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带有的明显的媒介性和社会性又使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形态。这种特殊的舆论形态在微观的视角中具备一般社会舆论所具备的主要要素,同时也可在宏观视角被看作是网络舆论本体的主要表现方式和社会舆论与个体意见中起到新的缓冲作用的制约机制。网络舆论作为特殊的舆论形态,其舆论要素也表现出了本体、客体、影响范围和时间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