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转型期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出现了新的特征.社会舆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力量,影响着公共事件的发展和政治决策的形成.首先,信息传播的路径变得相当隐蔽和模糊,社会信息和意见经常越过行政边界,舆论触点呈现出离散化态势.其次,网络降低了公众发表意见的门槛,扩大了信息和意见的传播范围,正在成为信息和意见传播的主渠道.第三,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因为消息来源准确,内容思路清晰,评论鞭辟入里,依然是社会舆论形成的决定性力量.第四,各类媒体的互动缩短了舆论形成时间,意见的转化难以预测,社会舆论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大大调动了人们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共舆论的构建。但是,社会化媒体的技术特征、信息传播方式和用户特点等因素也同时限制了公共舆论的形成。要科学有效地发挥社会化媒体在公共舆论构建中的作用,就要从传播通道和内容上加强监管,并规范公众信息传播行为,加强其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渗透,实现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丹 《青年记者》2006,(6):40-41
黑格尔说:“公共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表露。同时亦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制约力量。”但是,这种社会心理和意见的“表露”往往得靠媒体这一桥梁来实现。正是舆论和媒体的这种契合关系,使得舆论不得不借助媒体的翅膀来飞翔。在某种程度上,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和舆论监督已经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体。据此,新闻评论对舆论所产生的影响,也就值得分析和探讨。新闻评论引导舆论的基础由于人类思考的天性,内在的评价事物的心理需要,还有对民主政治的舆论监督的需要,使得新闻评论这种基本新闻…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是一种新型的舆论形式,它是指网民对于自己所关心话题,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的意见.在中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论坛(BBS)及新闻跟帖以及微博等共同反映与形成.在现代传播环境之下,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并在网络上表达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具有大学生群体特征的网络舆论行为.从“哈警察打人事件”到“躲猫猫事件”,从周久耕“天价香烟”案到河南“灵宝跨省抓捕发帖人王帅案”等等,这些著名的网络事件的传播和解决,网络舆论尤其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网络舆论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领域媒介中(诸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公众所能获取的意见量不足,甚至处于“缺氧”的状态,如此这般怎能使公众不在长期单一意见体系的熏陶下出现麻醉状态呢?新媒介的出现就像是“兴奋剂”,打破了传统媒介意见垄断的局面.微博的勃兴,可以看做是公共意识积极觉醒的写照.其实质从正性方向看是一种公众普遍的公共参与意识的觉醒与提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兴起的微博中质量参差不齐.在大多数公众的认识水平、能力、素养尚未达到相应层面的情况下,此时的微博中也存在大量的情绪性表意和追随性表意.在产生公众舆论后,意见的质量不高,缺乏理性或许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由微博触发的网络环境下的舆论事件试图分析其是否存在公共舆论的基因,以及网络舆论本身存在的相关问题,以期对其形成正确的引导思路.  相似文献   

6.
赵前卫 《今传媒》2016,(6):27-29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场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传播主体多员化,传统媒体主导的话语权转移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影响力下降,网络社群力量开始兴起,并影响舆论形成;社交媒体信息把关能力的短板,导致舆情反转现象频现;不同移动互联网世代之间存在刻板印象和不通约的现象,给舆论引导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李光 《编辑之友》2018,(8):75-79
网络传播环境下舆论快速发展,这让舆论失衡现象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在:“知沟”带来的舆论认知偏向、“意见领袖”引领的舆论走向、经济利益与道德引起舆论中的话语权失衡及舆论导向的摇摆性现象.而舆论失衡所带来的影响则出现了价值观的错位、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公共理性的缺失等.要通过加强舆论监督、提升网民媒介素养、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等措施对舆论失衡现象进行管理和纠正.  相似文献   

8.
杜洁 《东南传播》2018,(5):64-67
一直以来,医患矛盾由于其社会敏感度成为关注度较高的社会公共议题.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新媒体用户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力量支撑.移动化、交互性的新媒体在网络社区构建了新的传播格局,其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营造了新的舆论影响.大众对舆论双方的权力围观成为了新媒体网络社群舆论事件的传播内核,促使舆论场成为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系统,并且形成了三级推进机制.提高用户的舆论理性围观意识,避免网络暴力、群体极化效应的出现成为当前医患矛盾网络舆情传播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9.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传播风险是一种新闻价值较高、危及社会稳定的舆论风险。从学理层面考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四个:网络技术赋能下的谣言裂变几何级数扩大传播风险的影响规模、社会冲突积累的负面情绪构成风险爆发的社会心理基础、政府的信息堵塞举措加剧传播风险扩大化、主流媒体新闻框架不当激发网络话语对抗风险。从实践路径来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传播风险,首要工作是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健全的公共服务产品提高政府公信力;其次,践行时度效原则,运用政务新媒体和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发出权威信息;此外,主流媒体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以新闻专业主义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0.
加强舆论引导工作,要重视媒体融合作用的发挥。作为媒体转型发展的战略,媒体融合对舆论引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会改变网络舆论生态。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围绕传统媒体、新兴主流媒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舆论引导的新模式。下一步,要在“重塑舆论中心”理念引领下,重视媒体融合的价值塑造,通过技术、渠道、话语创新,构建起属于融合时代的舆论引导格局。  相似文献   

11.
王佳 《新闻界》2012,(5):42-46
网络舆论的本质是公众诉求与意见在互联网中的全方位映射与多角度重组.网络舆论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生态学理论的视阈下,网络舆论系统实质上是一个由舆论信息资源、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消费者、信息分解者和信息规制者,以及物质技术硬环境、社会人文软环境等因素构成的生态整体.这些对舆论信息传播、发展、扩张与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因子,在系统的发展与运行中形成了信息汇集与传播、协调与优化、调节平衡等三大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舆论倍受关注,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也成了一个急需探讨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主要调查了我国网络用户信息行为中的四个方面:用户的所处情境、原有认知结构、信息理解能力和信息行为习惯,并分析了其对网络舆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这些个体性因素能够对网络舆论的发生和走向提供解释,让网络舆论的关注点集中在用户的信息行为上,用户自身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在探讨网络舆论被影响程度上留下了一些尚未解答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着中国的传媒生态,调动了普通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但社会化媒体在促进公众舆论构建的同时,由于其信息传播方式、用户特点、技术特性等因素,也限制了公众舆论的形成.要想实现社会化媒体在公众舆论中的应有功能,应从有效监管信息传播通道及内容、规范公众信息传播行为、加强与传统媒体的渗透融合三方面寻求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网络经济形态下网络舆论的特征,提出了在政府、媒体、网民、技术层面上的网络舆论引导原则。  相似文献   

15.
叶秀端 《东南传播》2020,(10):17-1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方向。通过5G移动网络重构与用户的连接,借助AI技术打造自动化内容生产模式,通过内容共享构建"价值共同体",是智慧融媒体的发展逻辑。内容建设是融媒体的根本。融媒体可通过智能算法识别用户信息消费场景、感知用户信息需求,进行精准传播;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三个方面提升其传播力,扩大主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传播环境下,舆论相比于以往生成能力更强,具有更多的主体和开放性,不仅意义更为复杂、多元,其表达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网民参与网络舆论事件既有言语层面的,也有行为层面的,数字技术将这种舆论参与的“元传播”实践推向前台。正如“元传播”的第一公理所说,“人不能不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不表达也成为一种表达”,并影响着后续的舆论走向。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元(语言)理论”的角度对数字媒体时代下网民参与舆论表达的“元传播”实践进行阐释,同时分析了网络舆论表意的衍义性和层控性,指出了网络舆论治理应当关注的重点,总体上为理解当前的舆论本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荣  左志杰 《军事记者》2011,(12):30-31
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作“报纸的心脏”.这体现了评论之于媒体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传播环境的变化,新闻评论也在经历着嬗变。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时评逐渐形成一种热潮,成为媒体吸引受众、引导舆论、塑造品牌、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军事新闻评论作为军队媒体的传统优势和重要阵地.被誉为军队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生态是指以网络各类媒介为载体。传播各种信息所形成的舆论环境和舆论态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网络为广大网民营造了一个几乎不受约束的网络舆论环境。“人人都有麦克风”,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的发布者。广大网民可以平等、自由、公开地参与到网络舆论当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公共舆论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的梳理,认为伴随着公共领域的转型,公共舆论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一定层面上,被社会所感知的舆论实际上是媒介舆论。作为一种自为意见的表达体系,媒介舆论上是国家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媒介和公众利益搏弈、平衡的结果,表现出现实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对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出的更高要求。【方法】本文通过阐述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从商业平台算法推送、受众情绪需求、“把关人”角色缺失等方面分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提升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结果】提高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需要在相关部门领导下,探索全国性新型融媒体联盟机制,与商网平台建立流量协同机制,打造内容共建共享平台,形成设置议题合力,从而提升舆论引导实效。同时主流媒体应加强自身新闻舆论工作建设,打造以“内容为王+渠道融合”的融媒体传播矩阵,破解“公共价值让位个性需求”局面,还将运用新技术创新产品形态,探索智能化发展路径。【结论】主流媒体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审美趣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网络上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