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2年7月15日,上海对广播媒体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广播频率专业化。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推出了10套专业化广播频率,为各类听众全方位提供不同新闻资讯和服务娱乐的广播节目。这可能标志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将真正成为广播改革的趋势。实际上,早在上海的这一举措前,许多省、市级电台就已经出现新闻综合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甚至还有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空前繁荣,但也出现了“总量过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忽视质量”的散、滥现象。目前进行的报刊广播电视业的治理整顿,  相似文献   

3.
80年代末,以主持人直播、热线电话参与和一大批专业性系列电台的出现为标志,中国广播在受到电视传媒冲击所形成低迷期后迅速复苏,广播热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波。但是转眼又是十年,这十年中,受众对当时新的广播形式已经习以为常,广播改革暂时进入了一个休整的阶段,而电视业再度以改革后的崭新面貌崛起。此起彼伏,本是竞争中极为普遍的正常现象,“起”和“伏”都只是相对的高度比较,“起”者也许占领的确实是一个新的“制高点”,而“伏”者却不一定就是现在高度的下降。当代的中国广播也许与电视传媒的再度崛起相比较是处于一个相对的…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电视业改革与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建毅 《现代传播》2003,(1):100-103
中国电视业的改革和转型 ,是电视业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 ,也是多元力量博弈的过程。对此可以有以下基本判断 :一、宪政框架内的供给主导型改革是对中国电视业改革的基本描述 ;二、增量改革、双轨并存是电视业改革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思路 ;三、电视业中单位内部自发改革与“事后追认模式”广泛存在 ;四、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否对电视业改革结果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五、电视业改革中存在着明显的“第一把手”效应 ;六、电视业改革展现出由条块分割走向行政整合 ,再走向市场整合的轨迹 ;七、建立以科学激励机制为核心的现代电视业内部运营机制己经提上议事日程。电视业的改革是具有赢利能力的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缩影。由改革引发的体制、观念上的碰撞和困惑将成为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新一轮调整被称为广电业的第二次改革。在新的发展阶段,集团化成为从管理者、业界人士到学者都普遍认同的策略与方向。近来,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为媒体面对世界性竞争、规划集团化发展的新格局提供了保障。 在我国广播电视业集团化运作的背后,除了机构调整、资源重组等时髦词汇,还有各种变量在以几何速度发生着变化,而每一种变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实现最终结果的时间与效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广播电视业进入集团化发展阶段后,怎样将这个庞大的媒体经营好,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尝试对广播电视业的经营模式进行一些分析一、以频道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以频道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是我们很熟悉的。多年来,中国的广播电视业就是采用这种模式来经营的。其特点是:1、媒体围绕频道而组建;2、节目以自制自用为主;3、创收基本靠广告。到目前为止,中国绝大多数的广电媒体仍都采用以频道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而且绝大多数都“活”得不错。其经营凭的是什么?说穿了,凭的  相似文献   

7.
章平 《新闻大学》2006,(2):64-69
新世纪以来中国广播呈现出复兴态势,而“广播发展年”的确立更直接推动了广播实务界高举创新旗帜,积极谋求变革,出现了改革十分活跃的新局面。那么变革的成效如何?广播的“竞争地位”是否得以明显改善?广播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通过对近两年广播市场主要动态及其研究的梳理,可发现广播事业迅猛发展,但差距巨大不容忽视;探索节目形态的创新、继续深化频率的专业化改革、谋求深层次的合作联盟以创造竞争优势、反省广告收入模式等均成为广播改革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
国内广播影视会展业(以下简称会展)已形成以“上海电视节”.“四川电视节”、“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和“中国广播影视博览会”为主的多个大型活动.构成传媒产业“链条”中的一环。然而.近几年.会展似乎已失去往日的风采.承办方的招展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广播影视会展.是鸡肋?还是蛋糕?一、会展历史:从“三家店”到“群英会” 1、1986——会展业“元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改革开放的东风.电视业获得快速的发展,电视市场已初显规模.仅电视剧一项.年产量已达4300多部。富有国际视野的上海广播电视局.在1986 年12月10日,举办了第一届上海电视节(称为“上海国际  相似文献   

9.
刘杨 《新闻界》2002,(3):38-39
当今世界,开放和竞争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高速度和高强度的动态化竞争已经成为现代传媒生存的显著标志。电子技术和影视制作可以快速传播与模仿复制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静态思维模式难以再使电台和电视台轻易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现代广播电视业不断更新传统的发展理念,探索和尝试各种新的发展思维模式,其中,“核心竞争力”战略思维模式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珠江模式”和专业台系列台崛起带来的冲击波渐渐趋于平静,广播的发展似乎又陷入困境。面对报纸和电视的激烈竞争,广播呼唤着新一轮改革浪潮。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是新闻。这是因为广播作为大众传媒之一,其首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其次才是教育、娱乐等功能。从历年听众调查情况来看,了解新闻获取信息都是受众收听广播的首要目的,广播要想吸引受众,新闻就必须发挥带头作用。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台都在新闻改革方面积极进行探索。1994年10月,中央电台对其三套节目进行全面改革,推出整点新闻、半点信息,以及《新闻纵横》、《九州…  相似文献   

11.
透视大整合中的中国电视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建 《现代传播》2001,(5):8-10
时下,对于中国电视业所进行的大整合,即传媒领导高层所倡导并推进的“先着手组建中央一级和省一级的广播电视集团。这些集团要做到广播、电视、电影三位一体,无线、有线、教育三台联合,省、地、县三级贯通,资源共享,人才共用,优势互补”,①电视界有些人士将此举称之为中国电视业的“大洗牌”。虽然,这次的大洗牌并非仅仅涉及电视业,但由于电视业在广播、电视、电影三者间的龙头老大地位和实际上以电视为主来进行“组阁”的方式,使得人们用电视业“大洗牌”来简称这次广播、电视、电影业的大整合就不奇怪了。 应当说,眼下谁都承…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无论在宣传上,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经营上,都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特征。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特征,进一步发挥系统优势,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期发表的杨宇静同志的文章《强化系统意识,发挥整体优势,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对此作了论述,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椎荐大家一读。为加强组稿,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新闻改革,本刊于5月下旬在上海召开了“广播新闻改革研讨会暨《学刊》组稿会”(片会)。会上,代表们围绕广播新闻改革的紧迫性、改革的走向等问题踊…  相似文献   

13.
论西方广电传媒业的公共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广播电视业的公共规制依据、西方广电传媒业的公共规制模式、西方广电传媒业的规制改革趋势的分析 ,力图从公共规制的角度来揭示西方现代广电传媒体制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为我国的广电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广电事业公共规制理论的探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各种媒体为了争取受众,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纷纷推陈出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直处在竞争“劣势”中的广播,更是在一种“危机感”和“压迫力”的作用下,大刀阔斧地进行着自我完善。短短几年间,广播从播出形式到节目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广播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创造了广播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产业竞争的“三个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建强 《传媒观察》2003,(10):11-12
虽然我国广播电视业监管较严,其竞争度和市场化程度略逊于期刊业和报业,但我国电视业改革的步伐已明显加快,竞争从覆盖、收视率、节目、人才、广告等方面全方位展开,竞争的强烈程度加剧。竞争主体已从“暗斗”转向“明争”,按行政级别和身份为等级划分的竞争格局面临挑战:上级台的权威地位遭受质疑,民营制作公司的节目  相似文献   

16.
探析市场重构的范式与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广电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晔 《现代传播》2001,(3):9-18
美国的广播电视业不仅仅是电台、电视台、联播网、制作公司等的简单组合,更是一个运作灵活的巨大利润工业.在20世纪最后20年,美国广播电视业的市场重构对许多传统价值体系都发生着巨大冲击.这一市场重构的背景、结果,特别是其自身的运行机制、结构与范式的变化,当对全球广电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孕育于“珠江模式”的主持人,从无到有到遍地开花,是广播改革的丰硕成果。广播改革的深层动因是直面广播劣势,发掘广播潜力,在这一过程中,广播节目主持人担当起重要使命,其“媒介角色”也呈现出新的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涌动于全国各地的广播改革潮,激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播热。如何保持广播在日益激烈的新闻媒体竞争中处于一种最佳生态?广播改革必须深入,唯有深入,改革给广播带来的新生才可能得以巩固,广播之“热”才可能成为一种恒久的魅力。 那么,广播改革如何深化呢?我们认为,广播改革的深化,最重要的是广播改革者们要确立三种意识。 一、确立特色意识。 广播改革的深入,应该以显示特色为目标。这个特色是指办台特色及节目特色。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广播改革,其深入要立足自己的实际,使电台的构架、规模更贴近实际,节目设置及播出形式更符合当地听众的需求和意愿,从而使电台成为“这一个”。个性,是个体存在的依据,简单的重复等于灭亡。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广播改革,如果漠视个性,只求同一,不切实际地照搬他人办台模式及节目套数,那也只能是一时片刻的“哄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新闻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广播如何“扬长避短”,从一个更新、更广、更全面的范围来认识广播的特点,挖掘广播传播的新优势,这是在当前媒体竞争中争取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直播优势 有专家概括“珠江模式”的要素是:“大板块节目、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这三条一度被视作是新时代广播的特点。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的“经济台”也正是以这“三板斧”创造出了广播的辉煌。但珠江经济台开播15年后,再看这三个“法宝”,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广播事业的改革从so年代中期出现以珠江经济电台为代表的“珠江模式”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是新中国广播史上发展最快的十年。以“珠江模式”为代表的广播改革,曾经是我国广播史上电台业务改革的一次成功的实践。作为广播改革的发端,功不可没。但是.“珠江模式”由于历史的局限,本质上没有突破广播业务改革的范围,仍主要停留在电台内部业务改革的层面,尚未触及管理体制深层的改革。近几年来.广播界面临的新问题是:怎样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与甘共传统的广钱管技体制澜湖不同的崭新广播管理体制?怎样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