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3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体育课成绩与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各阶段身体素质变化的相互关系,以及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教学、专项技术教学和体育理论教学与各阶段身体素质变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85名男大学生进行16周的实验教学,分析了健美专项深对男大学生体质的影响。认为健美专项课时改善男大学生的体质的作用是其它专项体育课所不能达到的。健美专项课对男大学生的力量素质有显著的作用,随着力量素质的增长,带动了其它相关素质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以健身内容为主的体育课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上优于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体育课。  相似文献   
3.
调查分析了女性研究生身体健康,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女性研究生的健康状况最差,处于亚健康状态.压力大和承受力弱是女性研究生健康状况差的根本原因:女性研究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内容不丰富.体育锻炼时间短、频率低、强度达不到产生良好锻炼效果的要求;她们的锻炼动机表现出重外貌、轻能力和社交的特点,忽视技能强和集体性运动项目,主要参与一些简单、轻松的个人项目,这样的锻炼动机和行为倾向不利于她们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后提出了女性研究生的体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186名大学四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外因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育课程结束后,继续坚持体育锻炼的大学生非常少,大学四年级学生勉强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仅占总人数的11.83%;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能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解释(R2=0.819);通过运动承诺预测和解释锻炼行为的路径更为可靠(r=0.908),相对要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健康概念,对个人健康应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和综合分析.基于这一思想,结合体质监测和心理测量的方法,建立了个人健康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包括:个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身体健康线性隶属函数、心理健康线性隶属函数、个人健康指数等.实例表明应用该模型能够对个人健康做出定量评价,其结果可以用作个人健康结构分析,找出个人健康状况的薄弱方面,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散打选项班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心理测量的方法研究了在普通高校散打选项班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发现喜欢散打项目的学生具有与其他学生不同的人格特征 ,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 ;通过对人格特征与体育成绩和体育兴趣的相关分析 ,分析了人格特征与散打技术的学习和运用的内在关系 ;并指出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项目特征的冲突是学生体育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十年来,我国的全民健身意识普遍提高,群众体育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全民健身知识还不够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中出现某些健身误区也是不可避免的,分析并避免误区,全民健身运动才会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桐在中国武术界颇有名气。张桐,男,生于1917年,河南开封人。中华武林百杰,高级教练,国家级裁判员。曾任全国武协委员,陕西省武协副主席,省、市政协委员西安中华武术研究会会长,西安全国神州武术学院创始人,终身名誉院长。原国家体委授予他“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和“体育工作贡献奖”。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的体育教学因素,研究先通过53名本科生开放式问卷调查,提出假设和设计体育教学因素量表;然后,结合《锻炼坚持量表》对2 072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锻炼坚持的5个教学因素:教师评价、内容实用、兴趣契合、知识技能、认知体验,5个因素对学生体育课结束后的体育锻炼行为有深远的影响。(2)体育课程的教师得到学生认可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坚持体育锻炼。(3)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用性越强,与学生兴趣契合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坚持体育锻炼。(4)在体育课堂上学到体育知识和技能、体验到锻炼的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5所高校1 223名研究生和15所高校2 072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特点,为促进研究生体质健康和构建研究生体育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研究生的健康状况比本科生差,他们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②研究生的锻炼次数较少,锻炼强度不够,达不到增进健康的效果;③研究生体育人口比例远远小于本科生;④研究生的锻炼行为主要集中在前意向和意向阶段,在维持阶段,研究生的人数比例远比本科生低,说明研究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及体育习惯的养成令人担忧;⑤研究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与锻炼时间、锻炼次数、锻炼强度及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