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余万字,是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用了十九年时间“研精极虑,穷竭所有”(《进资治通鉴表》)磨砺而成。《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  相似文献   
2.
2004-11T《司马光砸缸》 6月1日,国家邮政局、山西省邮政局、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的题示邮票首发式在夏县司马温公祠前举行。刘平源等出席。晋新双鹤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薛金管为集邮形象大使。同时举办"与世纪同行--山西省第四届青少年集邮展览"、集邮品展销。李  相似文献   
3.
博客     
《视听界》2008,(5)
故事无处不在 听故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和愿望,从过去的“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到今天的“达芬奇密码”、“哈利波特”,无不是故事牵动着我们的好奇心,这恐怕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  相似文献   
4.
自古至今,反奢倡俭可谓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亦是统治者重要的政治经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也重点阐述了此种治国理念。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反奢倡俭思想,并说明了其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2页~23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掌握6~9的顺序。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7.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5):126-128
扬雄《太玄》的注家甚多,其中司马光《集注太玄经》最为通行。今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司马光《集注太玄经》未见载于古人的藏书目录,此本应当即明清书目所载之"宋抄本"。此本经明清两代藏家辗转庋藏,最终入藏国家图书馆。此本的抄写时期是明代还是宋代,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以“诚”作为“终身行为”的准则,无征不信,治学严谨;他“有学”,“好史学”,“无所不通”,设局修史,勇于创新,既充分发挥助手的主观能动性,又不失其主导作用;“研精极虑,究竭所有,日力不足,断之以夜”,历时十九年,撰成历史巨《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是北宋最有名望的大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的名声,从他幼小的时候就已经传开了。他7岁那年,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寒冬,总是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与司马光军事思想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军队是国家重要的专政工具,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边境安定的主要力量。在宋代积贫积弱的国情背景下,士大夫普遍关心军事问题,文人谈兵在宋代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苏轼与司马光作为北宋中后期重要的政治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军事理论与实践经历。把熙宁变法时期同为主要反对派人物的司马光与苏轼的军事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在军队的地位与作用、军事策略、军队建设与军事训练等重大问题上,既有许多相似或相近的见解,也有不少不同的观点主张。事实证明,不管是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还是在旧党执政时期,在关系国家大是大非问题上,苏轼并不党同伐异,"惟温是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