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指向,结合专业定位和企业实际需要,构建适用、实用电化学应用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模式,发挥电化学应用核心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适用、实用的应用电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就应用化学专业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实习教学水平、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4.
曝气生物滤池-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臭氧氧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考察生化水力停留时间、臭氧投加量、pH值、臭氧氧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降低焦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当进水COD为987-1123mg/L时,组合工艺处理出水COD稳定在150mg/L以下,满足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1问题提出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第二版)中关于成酯反应的实验是这样描述的:在一干燥的小试管中加入1mL无水乙醇和1mL冰醋酸,再加入0.2mL浓硫酸,振摇均匀后浸在60~70℃的热水浴中约10min。然后将试管浸入冷水中冷却,最后向试管内加入5mL水。这时试管中有酯  相似文献   
16.
建立用自动定氮仪测定稻米中蛋白质的方法。用SKD-600自动定氮仪测定稻米中蛋白质,并与传统凯氏定氮法比较,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该法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批量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微波萃取牙膏样品中的二甘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其含量,建立了一个测定牙膏中二甘醇含量的快速、准确方法,并对二甘醇的微波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分析条件为,萃取时间20min,萃取溶剂乙醇,萃取温度120oC.方法的检出限0.4mg/L,线性范围1mg/L~500mg/L,相关系数为0.9992,相对标准偏差为3.22%,样品加标回收率93%~105%.  相似文献   
18.
使用自组装法制备得到SiO2颗粒,测试得到其平均孔径约为3.61nm,此孔径大小与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分子层间距有关。将自组装得到的SiO2颗粒依次浸泡于硝酸银(AgNO3)溶液和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中,反应后光照此混合液得到复合材料Ag-SiO2。此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红外光谱(FT-IR)来表征,产物为球状复合颗粒,其中Ag纳米粒子被均匀的锁定于SiO2颗粒中,避免了Ag粒子的聚集。在抗菌性测试中发现此复合颗粒的抗菌性优于单一纳米Ag,文中还讨论了此类抗菌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苯甲酸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饮料中的苯甲酸含量,建立了快速测定苯甲酸的方法.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体系为甲醇与乙酸铵溶液(0.02mol/L),体积比为5:95,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0 n m,柱温为25℃,进样体积为10μL.采用外标法定量,在5~100μg/ml范围内,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9999,检出限为0.38μg/mL.饮料中苯甲酸的加标回收率在97.80%~102.41%.按上述色谱条件平行测定样品5次,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357%.说明方法的精密度高,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学科和专业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然后指出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内涵,最后得出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交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