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改变,相应地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组建高水平的适应网络教学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促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教学交往不仅能切实地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有效地实现教育的目的。因此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交往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心理卫生》课程为案例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交往如何实施。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桂林市范围内1292名初中生进行应激源、中介变量和应激反应方面的调查研究,并对初中生的心理应激过程作了较详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初中生的主要应激源来自人际关系、学生、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第二,对初中生的应激反应有影响的中介变量主要是社会支持和“求助”、“退避”、“发泄”、“忍耐”、“幻想”等应对策略。第三,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中学生未被激发积极情绪易产生焦虑感和厌学情绪;未能培养积极人格特征易助长学生自卑、嫉妒、逆反的人格力量;学校没有建立起一个积极的组织系统易使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促进中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培养中学生积极人格品质,进而构建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桂林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 15 0 0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结果 :1)桂林市初中生心理问题显著多于北京市初中生 ;2 )初中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 ,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的上升呈下降趋势 ;3)初中女生较男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242名高中生进行了学习策略、学业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策略、学业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有显的相关,但相关的密切程度存在差异;2.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3.学习策略、学业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抽取的广西师范大学不同专业的女生468人为调查组,男生395人为对照组,对高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高师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存在更多的抑郁、焦虑、恐怖的心理问题;(二)高师女生在遇到烦恼和挫折时较多采用的是“求助”、“退避”和“幻想”的应对方式;(三)高师女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问题越少;(四)高师女生中获得社会支持较多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低社会支持组高。  相似文献   
19.
高师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余欣欣 《高教论坛》2002,(5):120-123
该文主要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SCI-90三个量表对863名高师学生进行测量。提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运用《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对广西某高师院校417名贫困生和323名非贫困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P<0.05),生活满意度极显著低于非贫困生(P<0.001);(2)男、女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男生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女生(P<0.05);(3)积极情感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