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余清臣 《班主任》2012,(11):5-8
正教育是一个榜样辈出的领域,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在教育领域的各种榜样中,教育者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榜样"。这类教育榜样或以高尚的师德,或以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或以超越的教育境界而成为榜样,成为众多普通教育者学习的楷模。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然而,这种无穷的力量能把大家带到何方?能否让广大榜样学习者沿着榜样的道路前进?根据并非所有榜样学习者都能再现教育榜样经典实践的现实,我们可以追问:我们对教育榜样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不时紧张的国际局势给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直接的挑战,对正当爱国行为的需要促使爱国主义教育向理性化转型,公民国家责任教育在这种形势下应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涵。公民国家责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是通过阐释公民和国家之深层关系而促使公民产生行为必要性的教育。公民国家责任教育追求对爱国情感和爱国理性的同时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正当爱国行为。在实施中,公民国家责任教育应当注重受教育者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注重进行深入的多元知识基础教育、采用非灌输的教育方式、重点培育学生的爱国理性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余清臣 《中国教师》2013,(11):38-39
建设绿色课堂应该是直接分科进行还是应该先集中探索一般性的课堂教学要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直接以分科的方式进行绿色课堂的探索,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探索的成果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学科甚至是具体的一课,即教研成果缺少普遍  相似文献   
14.
<正>郝文武: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范畴、命题与逻辑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最近写了一篇与教育学知识有关的论文《“教育”和“培养”的中华文化复兴和世界文化交融》。但会议议程规定的我的发言题目是《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范畴、命题和逻辑》。根据会议要求,结合原来的思考,就写了这篇《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和建构规律》。我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教育主体自主形成的全面深入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知识系统;是海内外文化、不同学科知识相互影响、交融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统一、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统一的知识体系;是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结合形成的知识体系。这既是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质,也决定了它形成的规律和原则、方式、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交互主体性与教育:一种反思的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清臣 《教育研究》2006,27(8):25-30
从概念发展的脉络上看,交互主体性主要是人类的一种共同体特性,它是在对单子主体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关于交互主体性的认识需要澄清三个方面的问题:交互主体性是一种类特性,交互主体性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交互主体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主体—主体”的平等交往关系。以往很多的研究对交互主体性概念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偏差,需要进一步审视和反思。交互主体性对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应主要体现在对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问题的探讨上。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文化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作为一种物理空间和组织机构,其内部存在着多种文化形态,这些形态的文化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学校文化的整体生态系统。因此,对学校文化生态的认识首先需要把学校划分为几个独立且联系的文化圈,然后探索各个文化圈之间以及文化圈内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联系。从生态学的视野来认识学校文化将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生态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不仅关注如何保持学校文化生态的整体性发展和平衡,而且还将需要思考如何在更大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定位学校文化生态的功能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29-30日,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在广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教育媒体的17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提交论文100多篇。会议期间,与会者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传承文化"的观点,围绕"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就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当代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学校文化建设的机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教育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18.
19.
师生岂能止于平等——我国当代师生交往制度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上考察我国当代师生交往制度是提升师生交往质量的必要环节。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现行师生交往制度的核心价值事实上是广义的平等,既包括人格平等,又包括师生的平等参与。但是,这与师生交往应该具有的教育性这一核心价值还有差距,让我国师生交往制度回归教育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我国师生交往制度回归教育性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性代替平等成为师生交往的核心价值追求;强化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地位和责任;赋予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合法行为自主权。  相似文献   
20.
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统合教育效果和力量的一项基本举措。但是,家校合作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异化为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僭越,家庭教育开始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进而丧失了合作的真正内涵。家校合作的合理性基础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教育功能和手段上的独特性与独立性,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应在充分承认这两种基本特性上进行。因此,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真正以培养完满发展的人为目标,应该建立在这样的原则框架之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对独立与相互承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层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