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304篇
科学研究   22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04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30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创造思维     
近几年来,创造思维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创造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研究创造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材,已成为许多科学、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关于创造思维的许多理论问题迄今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现在,本文拟从创造思维与再造思维、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等两个方面,来揭示创造思维的性质、特点、结构及培养,不奢求全面地探讨创造思维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52.
中学生朋友写议论文有个常见的毛病,即论据与论点之间往往缺乏一种必然联系,或者说逻辑联系,结果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那么什么叫“必然联系”呢?对于没有学过逻辑学的青年朋友来说,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抽象,要把握它,还真不容易.所谓必然联系,就是指论据与论点之间有一种确定不移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联系,即论据应是一定能够证明论点的.这样讲  相似文献   
53.
教材弹性建设问题的提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并在我国教材编制中经历了多种类型,引起学校教育观念的变化。我国教材弹性建设的发展在经历了艰难的政策、理论、实践探索之后,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一些困境,这就需要我们采取适当的对策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1987年9月25日—29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大会分为蒙古历史、蒙古文学,蒙古语言三个分会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我们将对三个分会的讨论情况陆续进行介绍。参加历史分会会议的中外学者共51位,其中:蒙古人民共和国2位,苏联2位,日本9位,美国3位,澳大利亚1位,联邦德国2位,我国各族学者32位。分会先后收到提交的论文或论文提要36篇。有29人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另有校内外蒙古史学工作者、研究生及有关的新闻、出版、图书、情报资料等单位的60余人列席旁听了会议。  相似文献   
55.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非智力因素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陶行知先生虽未直接提及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然而在他有关教育的论述中多次谈到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强调这些心理因素在学生学习、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文章还认为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有关非智力因素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工作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6.
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7.
基于熵与自组织理论的突发事件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突发事件发生的原理实际上是各种社会能量因子尤其是负性能量因子无序涨落发生系统紊乱的结果,这一原理能够很好地解释SARS事件的发展过程。本文根据熵与自组织思想进行的深度研究,揭示了突发事件发生的熵增与负熵流矛盾运动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构建了突发事件前后的熵与自组织运动模型,深化了对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8.
小小的愿望     
昨夜,送朋友上车,在马路边等绿灯时,我见到对面围墙下有一位老人在拉着二胡。我从包里拿出一个硬币,捏在手里,想着等会过去给他。过马路的时候,我心里想着什么,一直走到大门口,觉得手里拿着什么东西,才想起刚才的念头。于是倒回头,路上行人稀少,路灯昏暗。老人坐在围墙下,穿着  相似文献   
59.
观其 《青年记者》2007,(1):72-72
海明威,记者中的作家,作家中的记者,在中国很有人缘. 这可以远溯到中国抗战时期.1941年,42岁的海明威以美国《午报》记者身份,领着同样是战地记者的第三任妻子玛莎来到中国,经香港、南阳、韶关、桂林到重庆.在重庆,先是孔祥熙设宴招待,再是蒋介石"破例"接见,之后是与周恩来的秘密会面.离开中国后,海明威和妻子在新闻报道和回忆中,对周恩来及共产党颇有好感:"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我们和一个中国人谈得无拘无束","我们认为,周恩来是个胜利者,是我们在中国所见过的唯一真正的好人.如果他是典型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话,那么中国的未来将是他们的."尽管蒋氏夫妇"口若悬河般"向他们作宣传,但他们对蒋介石之流没有好感,战事正紧,蒋政府的官员们却生活奢华,玛莎后来更是报道:"蒋是个瘦个子,腰板挺得笔直,穿着一套黄褐色军装,全身无可挑剔,看上去像一具木乃伊."蒋公不幸,在"阳光硬汉"海明威面前,只会愈加衬出自己的"僵硬"、"乏味".  相似文献   
60.
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具有审美性质的音乐教育,目的不在于传授音乐知识和培养音乐技艺,而多从音乐欣赏、表现、表演来实践。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的激发他们对音乐乃至人生的热情,体验到超越自我、追求美好的快乐。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的意义,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