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0~6岁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广泛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搜索到的562篇关于中国0~6岁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自2002年以来增幅较大,主要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发表,医学界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更为关注。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主要涉及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与主要表现、心理疾病等方面;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目标与内容、教育途径与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儿童心理健康检测中使用最多的是量表,研究方法多样。今后有关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的研究应提倡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以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22.
儿童心理理论中有关儿童欺骗的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欺骗行为已经成为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视点.儿童理解了错误信念从而具备了相应的撒谎和欺骗能力,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家长和教师应从终身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儿童的欺骗行为,引导他们的行为逐步向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3.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和投入,体现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生活的评价和体验。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学校归属感的概念、结构、测量及影响因素等。然而,已有研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概念不清,性质不确定;研究对象范围有待扩展;测量工具信度不高,结构混乱;形成及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从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历时系统五个方面对影响农村教师流失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5.
我国当前的儿童理财教育,多针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来讨论,相对三至六岁幼儿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是经验型的感悟体会,缺少理论性的系统分析。文章秉着呼唤幼儿理财教育回归的理念,从教育与心理的双重视角,阐述幼儿理财教育的四性(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局限性)以及理性回归途径,以期对幼儿理财教育的理论构建有所补充,更好地指导幼儿理财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6.
2007年4月13~14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办、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联谊会在西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近80名学前教育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杨晓萍教授  相似文献   
27.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婴幼儿学习的内在机制,但目前早期教育实践对其研究成果有夸大和误用的现象.这种现象某种程度直接导致了早期教育“小学化”的出现.脑是学习的物质基础,婴幼儿脑的早期发展之关键是保护和促进其生理成熟.应该根据婴幼儿大脑、小脑和脑干等脑的发育机制特点为其选择和安排适宜的学习.  相似文献   
28.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类幼儿,他们在活动中退缩不前,对老师的提问总是回答"我不会".这类幼儿在活动开始时就对自己的能力给于了否定,体会不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长久下去,他们便会感到对一切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称为习得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相似文献   
29.
好奇心作为幼儿性格特点和刨造性人格的特征,其本身的认知性与情感性的结合已经成为教学活动中具有动机力量的因素。本研究通过自编的《幼儿好奇心发展教师问卷》,对全国7个省市4394名3~5岁的幼儿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好奇心主要由敏感、观察、兴趣、探索、提问、解决问题、幻想与专注等8个因素组成。  相似文献   
30.
家长关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内隐观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幼儿在家观看动画片的基本情况,幼儿看动画片时家长的陪伴与引导以及家长对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影响的看法三个方面,主要以个别访谈的方式对16名幼儿家长关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内隐观进行研究发现,家长关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不同看法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文化观念,而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受到家长的教育观念、自我效能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