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1.
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观念的调查与分析余双好,刘献君,霍继周爱国主义历来是最广泛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对广大群众,待别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要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是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先进...  相似文献   
112.
论高等学校定位   总被引:170,自引:0,他引:170  
高等学校定位 ,包括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 ,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三个层面。当前应重点研究的是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其实质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在对高等学校进行定位时 ,应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学校的状况以及自身具备的优势等各方面的因素 ,展其所长 ,要有大视野、大智慧和大手笔  相似文献   
113.
院校研究论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开展院校研究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研究走向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当前,推进院校研究,要充分认识院校研究的意义,把握院校研究是自我研究、管理研究、咨询研究、应用研究的基本特征。同时,要通过明确院校研究的主要内容,建立机制合理、运作有效的院校研究机构,建立院校研究人员培训制度,建立良好的高等教育公共政治环境等措施,推进院校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介绍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实现形式,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小班研讨。  相似文献   
115.
顺应时代潮流 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网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网络作为新的传播媒介 ,是一柄“双刃剑”,为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带来了必须加以认真研究的课题。在网络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可为。我们要充分重视和研究网络传播的特殊性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相似文献   
116.
论加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加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刘献君1994年底,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会在本省10所高校中就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状况作了一次广泛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各校均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但大多数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满意,并不满足。调查中,对当前爱国...  相似文献   
117.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们的观念体系中,价值观处在观念结构中较深的层次,它影响着政治观、道德观、职业观等观念的形成。处在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其人生价值观正在迅速形成。因此,在大学德育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拟从研究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的界定入手,进而探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导向。  相似文献   
118.
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整合认同--大学定位的再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光礼  刘献君 《江苏高教》2002,(1):42-44,45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具有文化系统的两重性:外在的社会性与内在的学术性。前者要求大学介入社会事物,为社会服务;后者要求大学超然于社会事物之外,为“学术而学术”。大学外在的社会性意味着社会干预的合法性;大学内在的学术性昭示着学术自由的合理性。然而,要真正实现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整合认同,要求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更要在实践中解决好大学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19.
如何打造中国高校的文化品牌,办出中华民族高等教育的特色,是一流大学办学中必须注意的战略性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一流大学创建的关系,影响校园文化的主要因素,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问题,并提出要促进校园文化要素的和谐共进又趋于的整合的观点。本文还结合华中科技大学50多年来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0.
我国近代大学是在政府的直接控制和管辖下诞生的;辛亥革命后,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大学校长将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管理理论理念引入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国民政府期间,秉承自由和进步的大学校长与国家权力系统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与此同时,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则实现了校长治校理念与政党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1949年以后我国政府建立了集权的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对大学的管理职能转变为宏观调控,为大学校长自主办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