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学生的课程需求是否在学校的现实课程中得到体现?在搜集上海J学校的学生课程需求、现实课程、未来课程期待三类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三者间的一致性关系,并基于实际分析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不是课的数量化,而是类型的多样化和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42.
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变革问题的焦点并非改或不改,而在于为什么改,怎样改?来自不同利益群体的各种变革方案让人眼花缭乱,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在十字路口徘徊,何去何从?而在各种对“应该改什么”的论证和辩护中,我们发现,极少有人清理既有的变革思维和方式——“学业评价是如何进行变革的,为什么会这样变”。这一追问的缺失,削弱了我们对变革方向的判断力,也遮蔽了我们对既定变革范式的省察以及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好的变革思路的可能性。成功的问题解决者往往需要为正确的问题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我们通常会失败的原因是: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了…  相似文献   
43.
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背景分析 教育学是众人的科学,是教师合作的产物①.通过合作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有鉴于此,一系列关于专业合作的关键问题急需实证调查的佐证:学校中教师专业合作的状况到底怎样?教师们的合作意愿如何?为了达成深度的专业合作,教师们是否有必要的合作技能?等等.为了获得对上述问题的深入认识,我们在地处国家课改实验区的一所高中--Y校,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44.
西方背景下的"学校本位"源流极为复杂,代表了教师教育的一种整体转向,表述的是在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思潮中衍生的一种以市场为本位追求教师质量的制度化的实践。我国实践中有"学校本位"的要素,但是,政策和研究层面上大规模的中国化历程并非教师教育领域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辅助策略。辨析中西语境中的"学校本位",产生了中国的"学校本位"之问,是顺理成章还是顺水推舟?顺水推舟的学校本位,没有教师教育连贯的制度设计和权力关系的变化,"学校为本"有可能面临"反反思"的危险,它们维持与巩固的或许正是课程改革力求打破的"传统"。  相似文献   
45.
教师评价植根于学校情境中,而从教师评价所涉及到的不同利害关系人的需求的角度分析,教师评价应该定位在结合促进教师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和保证教师质量的总结性评价。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学校情境中进行教师评价的设计框架,包括标准的形成机制、评价实施机制的若干方案、保障机制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46.
47.
当前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式和依据过于单一,缺少来自课堂的直接数据的支撑。课堂观察的意义不仅在于规范听评课,它对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课堂观察可以判断教师课程实施与课程标准的吻合程度,提供实施过程的数据;相互调适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达成改革共识;形成从理想到底限的教师行为连续体,为标准实施中的教师研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教师课程实施程度是衡量课程实施品质的重要指标。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操作性定义是指教师在理解、运用特定课程方案中所展现出的课程认知、课程行为、课程反省以及学生学习的水平。检测这一概念主要基于三点:第一是检测什么,基于相互调适的实施观,本研究采用自上而下的编码分析国家课程方案,自下而上地分析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观念,形成包含10个维度的课程评估框架;第二是如何确定教师课程实施的水平高低,根据教师课程决策的内在机制,提出划分教师课程实施水平的L-CRB架构和实施的6个水平;第三是如何检测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本研究设计了基于L-CRB问卷和分叉型访谈工具。本研究选择10个维度中的学习方式组进行工具检验与实地检测,并基于问卷结果提出三项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49.
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工作小组成员: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副主任纪明泽、谭轶斌,市教委基教处正处级调研员朱蕾、副处级调研员陈东珍,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新闻中心主任沈祖芸,市教委教研室综合研究室韩艳梅、陈飚,市教科院普教所夏雪梅。  相似文献   
50.
教师的生命质量不容乐观,教师的生命素养不仅涉及到教师的个人幸福,对整个社会也具有极大的普惠意义。国内在教师生命素养的意义、缺失原因上着力较多,而对其内涵、构成要素、培育内容较少关注,西方和港台地区已经融入大量伦理学、生死学的探讨。本文旨在提出生命素养的一种课程架构,从生命与死亡,幸福学,身体、心灵与精神的修炼,生命智慧的课堂,生命对话,冲突教育事件等7个领域构建教师生命素养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