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WTO与中国成人教育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加入WTO确实给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诸多的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中国成人教育应当继续完善终身教育的理念,并形成成人教育的服务观、法制观、全球观和个性化观念;调整成人教育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革除陈旧的办学观念,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2.
娄立志 《函授教育》2003,7(1):84-86
本文归纳了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性、教学计划的弹性化、教学要求的实用性以及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等特征,并试评了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43.
关于教育决策的代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主导价值论的角度来看,选择某种教育主导价值,就意味着其他某种价值的损失,使之成为教育代价。但从教育代价的视角而言,科学合理的教育决策,目的不是为了消除代价,而是为了能够尽量避免或减少教育的代价。教育决策对于代价的估价不仅要看代价付出的多少,更要看付出代价后的收益的大小。科学的教育决策应当确立合理的代价意识,掌握正确的教育代价的付出原则,并注重合理的代价补偿。  相似文献   
44.
基础教育财务危机与预算软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财务危机的表现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财务危机问题日趋严重,具体表现为:(1)负债总量大。中国审计署对17个省(区、市)50个县的基础教育经费进行了审计调查,这50个县2001年底基础教育负债23.84亿元,2002年底上升为31.00亿元,增长30.0%;到2003年6月底,仅半年时间又增长了25  相似文献   
45.
教育科学学科体系与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科学的下位学科,成人教育的学科体系构建应当借鉴教育科学学科体系构成的有益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这是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教育科学学科体系构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成中所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论述了目前构建我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所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6.
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离不开西部成人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在西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应当做到:西部地区的成人教育要着眼于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大量直接服务于西部地区经济的人才;成人教育的发展要体现出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特色;西部地区要增加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规模和途径,建立多元化的成人教育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47.
乡村教师疏远乡村的历史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乡村教师疏远乡村社区在某种程度上与近代以来国家政权下沉,乡村社会结构转型相联系。改变乡村教师边缘化地位,必须加强乡村教师与乡村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乡村教师之农村社会的公共功能。  相似文献   
48.
试论教育价值判断的合理性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价值的下位范畴中,教育价值判断的合理性标准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一定条件下的统一。教育价值判断合理性标准的确立对目前我国选择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有关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思潮师生观的分析,旨在说明不同的师生观被运用于教育过程中,会带来不同的教育代价。教育代价是教育价值选择的理性尺度。在教育代价的视野中,选择不同的师生观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教育代价。传统的师生观所带来的教育代价是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现代的师生观带来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动摇;结构主义和新行为主义的师生观把学生等同于机械,当作机械来看待。这些都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课程目标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确立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应当结合时代的特点,理性地分析我国既有的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的优劣。本文拟从人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关系的维度,诠释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并赋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时代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