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29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档案资政》是丹东市档案局于2006年创办的一份专门刊载档案史料的期刊。创刊以来,通过挖掘馆藏中反映丹东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管理的档案资料,紧跟各个时期社会发展热点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汇编专题文章,及时送市领导参阅,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以史资政的功能。  相似文献   
4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导致传统课堂教学低效原因有:教学主体错位,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教学一刀切,不能因材施教;学生学习重负低效,学生畸形发展;教学追求形式,未能关注学生思维活动等很多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基本对策是:教师应该民主对待学生;教学目标应该全面明确并落实到位:摒弃形式主义,关注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43.
大学英语的四级考试注重对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考查,只有全面提高英语水平并掌握四级考试的技巧,才能更有把握地应对四级考试。本文重点论述四级考试的备考策略,以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四级考试。  相似文献   
44.
宋敏  翟小娜 《考试周刊》2012,(54):81-82
大学英语的教学应注重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任务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习得效果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45.
宋敏  翟小娜 《考试周刊》2012,(48):88-88
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方法应符合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语言的习得规律。  相似文献   
46.
职校英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交际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7.
宋敏  翟小娜 《考试周刊》2012,(53):30-31
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女性文学作品逐渐为我们所关注,而虹影是在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作品独特另类。本文将重点论述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非传统性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8.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观,以人性论为核心,显示出伦理批评的鲜明特质.其批评理论与实践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效用,强调文学对人性的提升和完善.他倡导文人有行,但是在他与鲁迅的争论中,他的言行又呈现出对文人有行的僭越.他对古典主义极力推崇,反对除此以外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他所提倡的对理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49.
应试环境下,"教书"与"育人"的联系完全决裂了,部分教师只重学历和文凭,仅看业务能力和水平,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各种能力缺失等问题。教书更要育人,教师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本文从完善自身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倾注爱心,平等待人,教书育人等五个方面向高校教师提出建议。作为教育的先行者,理应"因材施教",不仅要注重智育,而且要重视德育,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不仅用语言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灵魂影响学生的品格,实现其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0.
农地城市流转中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09,31(5):780-786
在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面临着向市地流转的巨大压力。本文基于社会理性决策者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决策主体和决策结果取决于流转前后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的比较这两个基本假设开展研究,探讨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逆性及其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影响。结论认为,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客观存在着不确定性与不可逆性,其中各种不确定性最终反映在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收益、成本及净收益的波动上,而不可逆性与不确定性共同决定了社会决策者在制定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选择价值的重要性及其对决策的影响(降低决策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并促使其延迟决策)。忽视农地城市流转中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决策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偏差,从而导致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损失,而忽视不可逆性将直接造成决策后果出现不可逆转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