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1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海豚救人》(“九义”小学语文第九册)是一篇科普小品。作者以生动有趣的笔触,叙写了海豚救人的事例,探究了海豚救人的缘由,顺理成章地点示了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下列两则教学建议,可收殊途同归之效。一、循序推进法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中心。第1自然段共两句话,第一句揭示课文中心,即“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好朋友”显示了海豚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见义勇为”不仅使海豚人格化了,而且补足了“救人”的内涵。第二句“海豚救人的故事,不是虚构的,而是非常真实的”,紧承第一句,引出下文海豚救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2.
晋陆机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赋》)我国古典文学里的许多名篇佳作,往往结撰别致,点题精巧,虽片言只语而警策全篇,实在是独运匠心,各标风韵,值得揣摩学习。我们仅以部编教材为例,根据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作一点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往往忽视细节描写,而细节描写是作品的血肉,要深刻地感受人物形象,准确地理解主题思想,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当然,对细节描写的分析要有所取舍,要抓住涉及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或者渲染环境的重要细节进行分析。这儿,仅就部编教材的有关作品在细节描写方面的教学,谈谈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4.
怎样具体描绘风物万千,异彩纷呈的自然界?我国历代诗人熟谙“随类赋彩”的绘画技巧。他们展开语言的调色板,设色敷彩,状物传神,给人以悠然不尽的美感享受。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启发学生感受色彩,培养美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5.
一、题解:《原君》选自《明夷待访录》。该书写成于一六六三年,是一部反对帝制的著作,其中充满了近代民主主义思想。《原君》是黄宗羲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一篇著作。原,推究事物的根本和开端;原君,推究为君的道理。这篇文章根据古代传说和历史记载,托古砭今,推论了君主制度的起源和君主的职分,发挥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对我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  相似文献   
116.
江苏省小学语文教材推出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由张庆、朱家珑主编,并送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显示了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符合新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实际水平,体裁多样,图文并茂,富有情趣,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这里选介几篇课文,供小朋友们阅读。  相似文献   
117.
(一)(联系电视剧导入新课,生自读自悟)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表达的意思。生:这题目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刘备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到隆中草舍去拜访隐居在那里的诸葛亮的故事。师“:茅庐”怎么讲?生:茅草盖的房子,就是草舍的意思。师“:顾”呢?生:拜访。师:题目里的“三”,究竟解释为第三次呢,还是理解为前后一共去了三次?讨论一下。(生讨论探究)生:课文写的就是刘备他们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题目里的“三”应该指第三次。生:我不同意。课文第1自然段明明写的是他们一、二两次去没有见着。生:我觉得应该这么理解:题目里的“…  相似文献   
118.
刘氏强调的兼美,就是在艺术美的一定范畴内必须兼备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进而达到“不一”和“一”的对立统一;力求“是”与“异”的辩证统一;强调艺术家“识”和“力”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9.
《语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可以引导学生随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20.
读马高建老师的听课心得———《一堂做数学题的语文课》一文,不禁耳目一新。马老师是个青年教师,写出如此好的文章十分难得。首先是标题新颖。语文课怎么做数学题呢?这就使读者一接触文题就感到新奇,顿生追索情绪,急于阅读以探底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够“观照全篇”,写文章不可不精心制作标题。例如《8-1>8》这一标题写的是8小时学习拿出1小时出来锻炼,学习效果会更好些。如此标题是很有吸引力的,读者一看标题就会产生急切的阅读愿望。我觉得有些文章的标题平平淡淡,让人入目生厌,文章就不想读了,所以提炼标题尤为重要。其次是转述简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