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6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教室,一个古老的概念,传统的解读:教师教书、学生听课的场所。教室,又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可以作出新的解读:教室——阅览室,飘荡着书香,充溢着阅读的自由;教室——工作坊,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用各种工具操作,飘荡着问题,充溢着探究;教室——游戏间,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是学习,飘荡着欢乐,充满着智慧。当然,教室还可以是聊天室,等等。理念变了,内涵丰富了,功能也变了。最近,我又从另一个维度对教室作了解读。一篇《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的文章,说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  相似文献   
72.
地方性知识视域中的地方课程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性知识倡导的是地方文化差异性及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地方性是地方课程的内在规定性,表明为一种立场和态度。地方性知识理念和视域中的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独特的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地方文化和"地方性问题",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基本形态是综合性的,而非"学科化";是实践性活动,而非"课堂教学化";是实践活动中的鲜活材料,而非"教材化"。同时,地方性知识对地方课程开发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3.
“学案教学走向何方”?专题讨论在持续。持续的讨论把大家的思考和实践引向深处和实处。讨论只是手段,理念的更新更专业,实践的变革更科学,学生的发展更健康,更自主,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74.
讨论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我以为对“教育科学”这一概念作出界定是相当重要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科学”的解释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现代汉语词典》对“研究”的解释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格等。  相似文献   
75.
尽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是对原实验稿的完善,但深入学习也会发现其修订后所彰显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其中,有的是坚守、重申,有的是调整、改进,有的是补充、增加。这些基本思想和精神聚焦在几个核心概念上,这些核心概念形成了课标的核心范畴。所以,对新课标的领悟和践行不妨从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几个核心概念入手。  相似文献   
76.
正《环球人物》2月27日刊载记者对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的专访。记者向他问了这么一个问题:现在有人担忧中国人信仰缺失,中华民族精神缺失,您认为,是什么造成了这个问题?金一南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认为是教育。接着他讲了一个故事。中俄边境会谈,黑龙江一位边防团  相似文献   
77.
最近听一伦理学家讲座,说到对残疾人的态度问题。他说,我们对待残疾人不应只是一个尊重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感恩。为什么?他说,人类总有1%到3%的残疾,这几乎是一个常数。而这1%到3%的不幸,恰好落在他们身上,我们则因此成了健全人。所以几乎可以说,正是残疾人成全了我们,拯救了我们。是的,我们对残疾人不仅应该同情、尊重、帮助,感恩才是最真诚的态度。  相似文献   
78.
成尚荣 《人民教育》2021,(10):20-22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这一论断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点起的这盏灯照亮了教育改革之路,揭示了教育规律.素质教育彰显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中国特色、中国品格、中国气派.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相似文献   
79.
成尚荣 《人民教育》2022,(20):26-29
<正>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简称“课程方案”)既充满对现实的关切,又满溢着未来的光照,积极回应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蓝图。在这一育人蓝图上有道特别耀眼的光: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打好基础。我们学习、实施课程方案,就是要在为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规律与特点,将育人理念与目标转化为扎实的丰富生动的实践。一、课程方案坚持创新导向,与时俱进,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作出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指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0.
成尚荣 《江苏教育》2022,(86):7-10+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国之大者”,教师应当是“胸怀国之大者”。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价值观教育,要从价值的本体出发,把握价值的特性,用专业的方式进行;要把握价值体系的核心与“价值大原”,和学生一起寻找“最大公约数”,凝聚人心与力量;要把握价值的附着性与理想性,让价值看得见摸得着,闪耀理想的光芒;要把握价值的道德性和审美性,让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有充分的审美体验;要把握价值澄清与价值引领的关系,从价值澄清走向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