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22.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人在继承和摸索中创立了一大批市场运营的新理论,其中影响较广且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管理领域的,当属“木桶理论”。  相似文献   
23.
浅谈数学课引例的作用和设计戴启猛引例的作用引例就是课堂教学中为了引人新知识而设计的例题.引例的作用主要有下述几点.1.温故知新,承上启下.数学知识有其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关系,掌握新知识必须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正确处理好新旧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使...  相似文献   
24.
引例是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入新知识而设计的问题。为什么数学课强调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设计一个引例呢 ?因为数学知识是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系。讲授数学新概念、数学新命题、数学新思想方法之前要有与之联系的旧概念、旧命题、旧思想方法的准备 ,有个由旧向新的过渡。有了这些准备和过渡 ,新知识的出现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学生就不会感到突然 ,可以说这是学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何况引例是为了引入新知识而设计的 ,对于教学内容来说它是建立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 ,通过引例的实践和探索、分析和感悟 ,既使旧…  相似文献   
25.
戴启猛 《广西教育》2011,(2):31+46-31,46
为了组织并指导我校开展主题班会课展示及课例评比,最近我有意识地查阅了一些有关主题班会课的资料,尤其对《班主任》杂志从2010年第1期开始连续6期刊登的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丁如许老师撰写的“打造魅力班会课”系列文章进行了研究。丁老师对如何巧借八方力上好班会课,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班会课,  相似文献   
26.
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要使教学的气氛热烈活跃 ,学生的情绪亢奋 ,参与意识强烈 ,就必须要激发其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紧跟着教学进程运动 ,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力、想象力进入到最佳状态 ,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原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 (思维 )活动的教学。”他在列举数学教学目的时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在教学目的的论述中也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中 ,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对这一个问题 ,浙江…  相似文献   
27.
数学课引例的作用和设计引例就是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入新知识而设计的例题。引例的作用主要有下述几点。1.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引例可使学生在复习巩固知识的过程中懂得一些新知识,明白一些新道理,为学习新知识做一些引导、铺垫,从而较顺利地使学生将新知识“植入”自...  相似文献   
28.
本着“问题共同研究 ,经验共同分享”的理念 ,现谨将我校参与课改实验一年的工作情况作纪实性介绍。  一、参与新课改 ,我们做了些什么   1 学习促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搞好实验 ,关键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了确保实验教师能尽快在观念上走近新课程 ,我们南宁市课改领导小组特别为实验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举办了近 2 0场次观念领先、内容丰富的专家报告 ,主讲者大多是直接参与制定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专家。所以这一年理论学习 ,主要是教育观念转变及教育理念提升 ,作为学校 ,我们主要是抓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全市培…  相似文献   
29.
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时期 ,生理、心理上由不成熟逐步趋向成熟 ,独立意识增强 ,有相当的自我表现欲 ,时时要表现出“成人感” ,渴望在某些场合有一席之地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适时适度“易位” ,正好为他们提供尝试成功、树立自我形象的机会。“师生易位” ,学生精神亢奋 ,思考积极 ,往往会争着站在教师的位置上 ,学着教师的样子 ,大胆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发现。如果其他同学当上了“老师” ,他们更不迷信盲从 ,而要设法反驳“老师”的意见 ,阐明自己的观点 ,勇于争辩 ,所以课堂气氛热烈 ,会产生由教师讲授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 ,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 ,多管齐下 ,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当前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学生家长们对“减负”更给以特别的重视。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社会的热情支持 ,“减负”不可能落到实处 ,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何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减负” ?转型时期 ,家长应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应教会自己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