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李振兴 《考试周刊》2013,(72):120-120
<正>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价值目标理所当然成为思想品德课的核心目标,是灵魂,而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是次要目标,是服务于价值目标,三者有机统一于总目标。一、价值目标与能力知识目标的对立。在现实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价值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的对立(背离)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教学目标不分主次,  相似文献   
22.
性铭记可以分为积极性性铭记和消极性性铭记。个体在童年时期把异性父母的外显特征加以内化并把它作为其日后择偶的模板,这个过程被称为积极性性铭记。与之对应的消极性性铭记,也就是“韦斯特马克效应”是指人们会对那些在幼年时期和自己有过较多接触的个体产生性厌恶。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证实这两种机制在人类择偶过程中起作用的研究还很薄弱。未来可在性铭记产生的内部机制以及两种性铭记在人类择偶中的交互作用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正中央16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经过5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确立了深度辅导在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的育人作用,实现了学生工作从单纯的"管理和教育"向"教育、管理、服务和辅导"模式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90后"逐渐成长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特点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在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4.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目的。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启示,新形势下学生事务管理应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事务管理的实效性,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5.
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不是局部性的教学手段的调整,而是一个牵涉到转变教育思 想,变革教育结构,更新教育手段等诸方面的系统工程,而其中的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素质。素质教育进入家庭和学校,这是跨世纪的选择。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联系构成了教育力量的横向关系和“教育合力”,因此,素质教育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育,提高课堂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而在家庭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家长的素质,这是由家庭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父母是子女天然老师,  相似文献   
26.
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推动武术散打项目进奥运会的战略,从提升武术散打规则规范性与裁判员执裁标准化的角度,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国际与国内竞赛规则中的不同之处以及裁判法中的难点进行解读研究。  相似文献   
27.
飞相对进卒 内蒙族自治区虽是偏远的少数民族分布区,却不乏勇猛骠悍的象棋好手,棋枰上旌旗招展,号角震天,令人看得惊心动魄,好不快哉。本局是内蒙古麻黄县22岁李振兴勇胜内蒙一流高手林忠宝的对局,棋友们可从中欣赏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  相似文献   
28.
精品课程是时代发展和现实状况的必然要求。建设精品课程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它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抓好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因此,发现课程评审中的问题对我国今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近来,随着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的修改,引起社会各界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广泛关注。文章先对中美两国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制度进行介绍,然后通过简要比较,针对中国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完善提出四点建议:采用混合所得税制,规范税前扣除标准:实行基本生计扣除加专项扣除法:对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指数化;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收入监管。  相似文献   
30.
新科技与产业革命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电气专业留学生的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和创新。文章基于三峡大学电气工程来华留学生个体特征和跨文化差异性,提出基于专业大类/平台培养的电气工程留学生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出多元化、创新型工程人才,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国际化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