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8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溢出效应产生的目的,从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角度和外商直接投资所投向的行业的特征角度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不同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和外商直接投资所投向的行业的特征对溢出效应的影响。以便为东道国在政策设计时明确直接投资的各种属性,并针对行业特征设计激励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基于协同论的企业原始创新动力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协同论原理,研究了企业原始创新动力系统的协同涵义.通过企业内部自动力系统、企业外部环境推动系统和企业文化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构建了企业原始创新动力系统,并且对子系统中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3.
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型企业是原始创新的主体,增强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是提升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分析原始创新和大型企业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构建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主回路的分析,得出优化大型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投入比例可以提升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从系统学的角度研究了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74.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优化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存在主观性强、信息重叠量大等问题,利用粗糙集法,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属性约简,然后通过引入熵模型将定量、定性混杂的问题综合为统一的研究整体,使无序化信息变得有序、且可比,从而建立了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最后,采用此模型对国内各地区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得出区域创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从新的角度提出了客观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宏观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出口产品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如何成功应对,保护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建立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兼顾的支撑体系,是我国宏观管理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6.
在分析了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对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通过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分析,总结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互动关系的特点及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探讨了互惠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引入战略柔性作为调节变量,通过212份有效问卷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互惠性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知识共享在互惠性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能力柔性在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资源柔性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在丰富互惠性理论的同时,也为企业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在知识经济时代,环境不确定性空前增加,使企业战略制定者难以准确预测技术变迁的必然性;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全球性竞争,大大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广度和深度;所有这一切导致企业面临超竞争,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知识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79.
应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5~2006》有关数据和成果,对全国31个省域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排序和评价。结论显示,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加权评价的方法更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80.
多哈一锤定音,中国一圆入世之梦。由此,中国企业面对世界竞争的大幕也徐徐拉开。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也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企业之间是“你刚唱罢我登场”,平均寿命将越来越短。这也是全球发展的趋势,也是经济、社会、技术进步和发展的标志,但对企业个体来说,企业寿命的完结,对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来说,都是沉重的损失,都是不愿意看到的。分析改革开发以来一些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一些企业的盛衰过程,我们认为,客观上存在着制约企业寿命的若干观念,延长企业寿命,先要从这些观念的转变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