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从两个教学案例探讨数学任务驱动学习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呈现两个“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教学案例,通过比较与分析两个案例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阐述数学任务驱动学习的含义和特点,以及如何让学生在形成数学知识的同时,生成更多的数学学习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性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2.
“很久以前,在高高的山上,有一个孤零零的庙。一天,来了一个矮和尚,他天天要到山下去挑水喝,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却很安逸。不久,又来了一个高和尚,两人就天天下山去抬水喝,日子过得也很安宁。过不多久,又来了个胖和尚……”对,这就是著名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忻老师今天就要和她的学生们一起,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来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43.
参赛说明:本刊与“211教学网”联合举办“211杯”初中数学知识系列竞赛活动,每期12个赛题,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 1.请于当月30日前将答案寄给本刊编辑部田心红收,信封正面请贴上本页左下角的参赛标志.  相似文献   
44.
杨庆余 《上海教育》2013,(15):68-69
教师的行动不仅仪承担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和需要的人才,也不仅仅为所有的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也应该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研组内的工作研讨活动,与传统的教研活动足有根本性的区别的。  相似文献   
45.
什么是新优质学校?从"说文解字"看,这首先应是一所"优质"的学校。而所谓的"新",就是区别于传统意义下的"重点"或者"名校"。那么,这个"新"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这种"新"的"优质"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抑或说,其办学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这就取决于学校对"优质"的诠释。在社会对"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呼声越来越高之际,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46.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教师并不需要创造知识,教师的责任就是传递他人已经创造出来的知识;教师并不需要研究,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他人研究出来的成果。于是,课程常常就只被认作是一套由外部专家设计的内容纲要和行动程序,教师只要通过理解、诠释和执行,使预设的课程变为实际的活动即可。今天的学校教育,对教师已经有了新的专业要求。因为今天的教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更是一个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以及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这就意味着对教师来说,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  相似文献   
47.
杨庆余 《上海教育》2011,(10):44-44
突破学科知识的局限,以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后现代的文化观念来探究课程的价值是课程创新的基本条件。随着人类创造和积淀的知识越来越庞大与复杂,于是,人类开始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将这样的知识的分类体系做得越来越精细。逐渐地,这种被分化了的知识体系开始进入我们近代的学校教育之中,即我们开始按照这种分化了的知识体系来组织学校的不同的学习课程 ,  相似文献   
48.
所谓课程(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的Curses,意指进行、跑道等,转为教育上的用语,就意味着学习者学习的一种路线。课程一词真正被用于教育,最迟不晚于19世纪前叶。而正式的现代意义下学校课程的形成,在19世纪的中、后叶。现在我们所说的课程,通常就是指一个教育机构设置的整个思想和活动的结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达到所  相似文献   
4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慨:我们的课程资源不足!实际上,随着近、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课程开始越来越细化。这是因为,为了能便于组织学校的学习课程,我们就会按照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组织成学校教育的不同学科课程。于是,从课程大纲的设计开始,  相似文献   
50.
学生究竟是如何参与课堂学习的?对这个命题的思考,决定着教师教学的组织行为。而关于这个命题思考的结果,似乎早已经存在着答案,那就是“以学定教”。所谓“学”,我认为至少包含着三层含义:第一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三就是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从这个意义看,我们似乎已经解决了“我们究竟该如何组织学生的课堂学习”这个命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