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39篇
科学研究   24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电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教学论的角度论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电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应用 ,具体分析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2.
李樵  周天竞  杨成 《传媒》2016,(16):35-38
2016年6月18日“入梅”以来,湖北省遭遇多轮强降雨,降雨总量、降水强度、降雨范围等均超1998年,突破多个历史极值。
  在湖北日报社党委统一部署和驻地记者的悉心指导下,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深入鄂州牛山湖、咸宁簰洲湾、黄冈英山县、天门皂市镇等灾情严重的地区,见证并记录了广大解放军官兵和干部群众可歌可泣的抗灾壮举。  相似文献   
63.
李樵  宋志辉  杨成  马骁 《传媒》2016,(23):42-44
2016年10月24日至30日,在楚天都市报社主办的"万里长江人文行走"主题采访活动中,有一支青春靓丽的新闻生力军——《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活动期间,大学生记者与作家刘醒龙一道,从武汉出发,经皖南、苏中、苏南、苏北到达上海崇明岛,实地探访李白衣冠冢、乌江霸王祠、滁州醉翁亭等长江下游人文荟萃之地,见证、记录沿途水文站基层工作人员上下协力、保大江安澜的动人事迹,从新闻的角度进行人文思考.  相似文献   
64.
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分离可通过交互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然而交互的发生和完成要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本文首先对交互的定义、要素及其主客体进行论述,通过对交互环境的分析,探讨影响交互环境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5.
针对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环境的具体情况,分析该专业虚拟实验环境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给出虚拟实验环境的构成,分析开发虚拟实验环境的意义,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6.
原谅     
杨成 《高中生》2011,(10):11-11
原谅别人,常常比指责别人更具有威力。  相似文献   
67.
在异国负笈的日子里,令一个学子终生难忘的是:他得到了原本只有在家里才能得到的那份母亲的呵护与关爱。与房东太太离别之际,握着一把黑色的旧雨伞——它是“一份随我回国的珍贵的纪念品”。虽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纯洁的爱却是一样的渴望:不论是付出还是获得,都无疑是人类情感中最幸福、最崇高的部分。本文语言朴实无华,情感丰富,选材典型。  相似文献   
68.
分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和管理现状,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工学"矛盾,给出平台开发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并对平台的功能及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强调使用该平台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才,阻碍了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导致了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弱化.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效果不佳、开放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应通过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等对策来有效减少以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70.
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新一轮中职德育课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如何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如何达成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值得每个中职德育教师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