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21.
论巫与傩——兼论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虎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巫先于傩.初民对神灵的祈求方式,主要是采取祈祷和献祭两种形式来实现其目的.具有原始歌舞表演性质的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虎傩,是巫文化与傩文化的汇融,反映的是彝族先民祈求祖先、神灵保佑生产发展、人畜兴旺,并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22.
据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从旱作到稻作的转换。由于战争及迁徙,打乱 了苗族稻作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继而在西南山区创造、再生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农耕梯田文化。苗族鼓社及原始祭祀,紧扣节日和农时节令,围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稻作农耕活动融为一体,并整合、传承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及生殖崇拜等文化因子,使稻作文化与祭仪构成了一种互动共生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3.
口头神话与民间信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浑沌为一,难解难分。云南彝族马樱花口头神话与原始信仰相适应,先后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阶段,口头神话使民间信仰得以传承、延续,而民间信仰使口头神话得以再生、强化,并最终由神殿复归人间。  相似文献   
24.
彝族传统禁忌文化作为彝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村落田野,借助于对直苴彝族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过,并极其复杂的民间文化现象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得出在小型民族社区中,禁忌文化是怎样得以保留和存续的。  相似文献   
25.
南华县五街彝族罗鲁人主要是“武”支的后裔,在其定居、发展的过程中,各宗族、各姓氏迁徙频繁,相互混居、融合,发展成为罗鲁人。罗鲁文化是土著与外来民族不断迁徙、流动,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形成的,同时吸纳整合了部分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彝族的文化,使五街彝族地区成为多元文化共存区。这些文化对彝族罗鲁文化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促使彝族罗鲁文化不断发生变迁并与现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6.
<唐王书>、<唐僧取经>是彝文文献长诗中最有影响的、劝善行善的、带有佛道文化色彩的"彝族化"民间文学作品,长期以手抄本形式收藏于彝族毕摩手中,是毕摩在婚娶、节庆及火塘边"公开故事"的经籍.作品以宣扬孝道文化和善行善治为主要内容,但与古典小说<西游记>相比较,文学形式、内容情节、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价值取向亦不同.  相似文献   
27.
论道教在彝族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约于东汉末期传入彝族地区,唐代因南诏王室的倡导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在彝区普遍流传,并融入到彝族社会中,对彝族政治、民间文学、民俗学等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云南少数民族"衣尾"习俗探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图腾崇拜是古今民族相对独立的一种历史积淀,凝固于人们的深层意识。由于图腾观念的残存和影响,现今云南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衣服后缀尾及羊皮褂保留尾巴的习俗。  相似文献   
29.
鹰是彝族重要的图腾之一,至今仍然保存了大量鹰崇拜的生动材料和神 话传说。彝族鹰崇拜反映的是初民以鹰象征男性生殖器、男性的生殖崇拜和生殖神话,是初民生殖崇拜经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30.
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跳虎节历史文化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柏小麦地冲彝族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物质和精神组合体,虎节及虎崇拜是其独特环境中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包含了彝族原始信仰的主要内容,即虎图腾与自然崇拜、农耕祭祀、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