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在简要回顾和总结我国高职两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建设、教师与教材等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也提出了深化改革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
21世纪旅游将大众化,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时代的必然。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更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21世纪课堂教学的主流,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它为旅游地理学内容创新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3.
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本科生就业难与社会上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大的矛盾,国家决定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引导相当数量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基于此,该文对其转型发展的背景、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旅游地理教材的职业教学体系构建为例,对其教材的适应性创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4.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并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名茶文化。中国名茶产生于中华古老茶文化的沃土之中,并兴于唐、盛于宋、鼎盛于明清,又经历现代的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国名茶品种类型多样。名茶应有实有名,中国名茶的命名科学艺术而具有时代发展性的特点。为适应风靡于世界的饮茶风习,提高中国名茶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应该制定和实施名茶发展规划,加强对名茶文化的研究探讨,积极开发利用名茶,以形成中国名茶及名茶文化的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55.
回顾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指明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分析了高师专科人文地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对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三年制高师专科地理专业人文地理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6.
处于桂东北资源县和湘西南新宁县之间有一规模大、资源品位极高的丹霞风景地貌分布区,但其开发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两省应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57.
茶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衡山茶生长环境优越,名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丰富,茶叶生产布局特殊。衡山旅游名茶开发必须走“名山名茶”之路,服务经销必须形式多样,突出衡山特色,并改善经营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  相似文献   
58.
旅游地理区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旅游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对国家旅游经济建设和旅游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旅游区划的原则、特点,以及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实践中所普遍出现的诸如地图配备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为建设中国旅游强国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59.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高职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试点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但成功争失败参半,必须择时择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60.
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质地理学家和游记文学家徐霞客,为祖国的地理科学考察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公认的中华之"游圣"。其旅行考察实录《游记》,既是伟大的地理科学名著,也是文辞灿丽的文学巨著。尤其是他那高贵的人格和伟大精神都倍受古人和今人推崇,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50年代曾两次号召学习徐霞客,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也曾为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为倡导和激励青年大学生弘扬徐霞客精神,丰富旅游教学内容,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进行了构建《徐学》教学内容的尝试,主要介绍了《徐霞客游记》的景观美学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并将其精神内容引入到相关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之中,从而提升其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