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4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论文探讨了东西方传统文化优势互补的可能性、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以及互补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东西方传统文化在自然观、科技现、思维方式及心理特征方面优势互补的逻辑必然性来自于科技创造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对立到协调,创造思维中直觉与逻辑的均衡,创造心理特征的两极张力。  相似文献   
112.
王前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5):116-121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事业的广泛影响,俄罗斯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遇到了重大的压力和挑战,面临变革的艰巨任务。第三版俄罗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国家标准的出台并实施,明确了俄罗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变革方向,即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人文化和技术化并重以及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化,展示了俄罗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3.
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支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支撑体系这一概念,从支撑体系的内涵着手,以沈阳、抚顺、本溪三地的8家企业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因子分析方法,对隐性知识管理支撑要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智力资源系统、物质技术系统和组织情境系统三个方面初步构建了隐性知识管理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4.
王前 《考试》2010,(Z1)
一、目的1.通过数学中向量,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运用与探索。2.学会团结合作。二、研究课题指导过程1.结合课本提出要求,(1)先复习有关向量知  相似文献   
115.
分析了直接序列扩频原理,着重介绍了在DSP Builder平台上对直序扩频系统的建模,同时对比了系统的Simulink仿真结果和MODELSIM仿真结果.比较传统的硬件描述语言建模,该方法设计简单,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16.
117.
"负责任创新"是继"可持续发展"之后欧美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其主要内容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技术创新实践密切结合,从伦理角度有效评估和影响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通过评述"负责任创新"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内涵,阐述其理论框架和方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展示"负责任创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8.
电视业的发展和受众市场的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今天,当我们打开电视机,从中央到地方的几十套节目任由大家选择,地方台的节目与央视各套、各省台自办的节目站在同一个竞争舞台上。那么,如何才能保住地方台的收视群体,如何才能让有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9.
文章以苏北人民医院为例,从医院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体系架构及其特点与价值、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体系实践探索两方面展开,提出了构建贯穿疫情前中后期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体系的路径,从而推动疫情防控档案全程化管理、医院疫情防控决策参考、患者救治、院感防控以及后疫情时代的档案利用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0.
〔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 ,逐步体会到解数学竞赛题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儿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开拓学生视野 ,启迪学生思维。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模式 :激疑———猜想———验证———应用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1 在三个一样的长方形内 ,画了三个不一样三角形。师 :看了以上这三幅简单的组合图形后 ,你们能发现什么或者有问题要提吗?生 1:我觉得第③个△的面积最大。生 2:我也觉得第③个△的面积最大。师 :有没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