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中国社会阶层分析 随着社会城镇化与全球化发展的加速,当前中国的社会阶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城镇化使中国社会由原来简单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向多阶层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大变迁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82.
课程政策的文化抵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政策有无文化抵制是课程政策是否有价值的前提.如果一项课程政策没有任何文化抵制发生,这项课程政策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如果课程政策存在文化抵制,全面研究课程政策的文化抵制,辩证看待及有效克服课程政策的文化抵制并努力完成对课程实践的文化重建便成为课程变革中的重要任务.课程政策的文化抵制研究在课程研究领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全面把握其现实状况,完成其理论建构,深刻反思其方法论,是当前课程政策文化抵制研究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83.
农村教育发展指标可以描述、解释、评价、监测和预测农村教育发展情况,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农村教育发展指标建构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是农村教育发展指标建构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农村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4.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国际教育计划研究所进行教育促进农村发展的国际研究.并于2002年11月在亚洲会议上向与会者介绍他们的研究。会议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教育与农村发展的研讨,主要涉及五个主题:1)全民教育;2)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粮食安全;3)减少贫困;4)回应农村劳动力市场转型:教育与培训的意义;5)农村地区的艾滋病。这些主题涉及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的普遍性和全局性问题,是教育和农村发展研究中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崛起的日本和韩国在课程政策上一改对美国的简单模仿,进行了体现文化反思特点的课程改革。其间,日韩课程改革及政策有明显的课程内容差异化、管理分权化、评价多元化的特点。这些课程政策表现出纳入文化异质国家美英教育传统与经验的迹象,其文化假设与日韩的教育传统的文化假设明显不同,课程政策的文化抵制成为课程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6.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偏低和职称比例失当等诸多结构性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倾斜农村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以及改革农村教师  相似文献   
87.
印度代课教师:概况、争议及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酬金招聘志愿者做代课教师,扩大了印度偏远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表列部落地区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但是,由于代课教师来源复杂、构成多元、专业化程度低下,招聘代课教师的做法引起印度社会各界的争议。提升待遇、给予专业发展支持、把表现出色者逐步纳入正式教师行列,是印度代课教师政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8.
学生负担结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过程中 ,旧的学生负担结构被打破了 ,如果不能同时建立起新的学生负担结构 ,学生的生活就会出现“真空”。因此 ,建立一个能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合理的学生负担结构成了一个时代性的课题。本文作者从学生负担的性质、内容、时间和主体层面对学生负担结构做了较深层的探讨  相似文献   
89.
本文阐述了教育方针与课程的关系,教育现代化的特点,并在把握教育方针与课程关系和教育现代化特征的基础上预示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减负政策经历了以防止身体过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取消重点校制度、规范校外培训为侧重点的四个时期。分析四个时期的减负政策可以发现,升学压力是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减负政策的根本目的,调整优化学生负担结构是减负政策的核心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减负政策的主要执行主体等四个基本共识。在回顾减负政策历史演进和分析四个时期减负政策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减负政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教育生态从升学导向转向素质导向,学生负担结构从单一转向多元,政策执行主体从教育内部为主转向内外联合,政策思维方式从标准化转向差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