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开启“羞怯生”的心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每班都有一些不爱举手、说话声音微弱、羞怯沉闷的学生。这些羞怯的学生将自己封锁在“玻璃监狱”内,将自己陷于焦虑与疏远的围城中,不仅会失去无数美好的机会,而且也不利于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因此,“羞怯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羞怯生的成因1.自卑。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来源于心理学上的一种消极自我暗示,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羞怯的潜在原因就是自卑,产生自卑感的学生常常胆小、怯懦、孤独、沉默寡言,即形成一种不敢正常接触社会的消极心理。在儿童时期,对…  相似文献   
12.
审辩式思维的提出由来已久,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实践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审辩式学习研究创始人穆传慧教授提出审辩式思维含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勇于质疑、直面挑战、切中肯綮”五个层次的思维要素,在审辩式学习的“问、探、辩、用、融”五个基本环节中可以寻找到这些思维要素的培育路径。文章将进一步阐释审辩式思维的内涵、教育价值以及培育路径,尝试赋予审辩式思维新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