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12.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呈现出新特点,同时也暴露了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方式,对指导教师自身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认识、指导教师实验室空间能否满足学生毕业设计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当前形势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在高等学校本科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办学环境、招生数量、办学模式的不断变化,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呈现出新特点。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针对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和教师对学生指导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培育优秀地质人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建设高水平优秀教学团队为重点讨论议题,指出团队师德建设是核心,强大学科支撑是基础,系列品牌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载体,追踪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培养是构建合理教学团队、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根本,形成教学团队建设特色、培育优秀地质人才是根本目标。最后,从应用角度探讨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为了满足石油企业对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化地质人才的需求,在地质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探索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在本科生教育阶段探索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创新计划实验班培养模式和卓越工程师班培养模式;在硕士生培养阶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了全英文国际化培养模式和校一企一校国际化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满足了石油企业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质工程专业二学位本科生地质学基础薄弱和学习期短的特点,笔者从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调整实验安排、改变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入手,对矿物学与岩石学的教学方法和体系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专业地质工程于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树立了"拓宽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建设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群。根据国家能源发展需求,创新了"树形"、"订单式"、"创新计划实验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素质教育和创新科技计划,培养石油勘探英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面向石油行业需求,积极探索地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确定了地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了企业培训课程体系。与克拉玛依政府及其驻地企业联合成立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作为卓越工程师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从师资引进、培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提升师资队伍的工程经验,建设了一支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师资队伍。构建了完备的地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体系,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项实验课程调整与优化改革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调整实验教学体系,减少重复环节;增加提高型和创新型实验比重,促进学生创造性培养;完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发展简史,强调在石油地质专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创新实践了地质工程专业"共基础、分方向"的培养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高等石油地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