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郑晓江 《寻根》2005,(5):122-128
2005年3月我接到台湾吴凤技术学院纪洁芳教授发出的“亚太地区生命教育教学研讨会”的邀请函,由此展开了我第四次赴台演讲生死问题的旅途。  相似文献   
82.
郑晓江 《寻根》2005,(6):4-9
概略地说,辟邪文化是人们通过忌避、祭祀、祈祷、祝颂、特异的行为等方式达到消灾避祸、驱魔逐邪、求吉祈福的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83.
2002年4月18日至21日,全国各地近五十名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聚集在江西井冈山,参加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南昌大学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举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4.
面临着全球性竞争的现代人,要获得人生的成功,取决于每个人能否迅速地提升自我的素质。这就需要现代人必须具备很高的社会交往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备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高度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为了迅速提高现代人的素质,就必须做到在认识上,高度重视自身素质提高的问题,意识到素质就是人的命运;提高哲学的素养;要学会过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提升人生的品质;要尽快从重视学历的获取转为“终身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85.
知识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科学的讲授来解决,但学生们的生命成长却需要靠老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人格融汇、精神文化生命的潜移默化中才能完成。 但恰恰是在这一块。我们的教育出了大问题。老师与学生缺乏生命层面的沟通、交流与感召,使学生只关注生活问题而置生命存在于不顾。  相似文献   
86.
2003年9月10日,是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少年儿童自杀率有上升的趋势,自杀已经成为15~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据了解,从2003年10月份以来,仅南京市就发生了6起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自杀事件。由此可见,少年儿童的自杀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所以,预防少年儿童自杀,降低少年儿童的自杀率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关注。如此严重的问题,究竟应该怎么办呢?第一,正确对待少年儿童自杀现象,及时准确地公开少年儿童自杀率。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种偏见,总认为自杀,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自杀是件很不光彩的事…  相似文献   
87.
中国的生命教育事业从20世纪末开始引入,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探讨和推广,至21世纪初的2004—2006年达到高潮,辽宁、上海、湖南等省市相继颁布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大纲或方案。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内地的生命教育事业明显升温,特别表现在云南省大力实施的"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教育)。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可见,生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至此,生命教育在中国已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8.
要有忧患意识郑晓江大凡世间的人,在祸患降临时,多感到意外,由此使自己的肉体及精神受到很大的创伤。如果人们事先有思想准备,也有实际行动上的防患措施,那就一方面可消除许多祸患,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是,在不可避免的灾祸降临时,可以把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心...  相似文献   
89.
郑晓江 《寻根》2004,(1):96-109
秋风瑟瑟,落叶飞舞,我们又到庐陵。亘古长流的赣江之水,环绕吉安市区而东。天大旱,河床毕露,滔滔大江早已不见,空剩涓涓溪流缓缓而淌。河旁那棵庐  相似文献   
90.
郑晓江 《寻根》2008,(3):106-113
余好子夜起读。当是时,幢幢楼房黑黝黝无声无息,万物皆空,万籁皆静。我翻开容肇祖先生的《李贽年谱》,内载有明代大才子袁中道所撰《李温陵传》,其云:“公为人中燠外冷,丰骨棱棱。性甚卞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